“所遇得正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所遇得正觀”全詩
人皆好山水,所好非一端。
君子抱仁智,寓意山水間。
矧乃陽春月,富貴相追攀。
靚裝散香風,纖指發清彈。
道旁起深羨,有識獨長嘆。
我亦共春游,所遇得正觀。
可與達者悟,難與味者談。
分類:
作者簡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復。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春懷十首》汪莘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懷十首》是宋代詩人汪莘的作品。這首詩通過表現自然山水景觀與人文情感的交融,表達了作者對山水的熱愛以及對君子風范的贊美。
詩中第一句“魚鱉好山川,鳥獸好在山”展示了山水景色的美妙之處。作者通過描繪魚、鱉在山水中的自由游動以及鳥、獸在山中自然翱翔的場景,傳達出山水之間的和諧與生機。
接下來的兩句“人皆好山水,所好非一端。君子抱仁智,寓意山水間”表達了人們對山水的普遍喜愛,但每個人所喜歡的方面各不相同。而君子則將自己的品德和智慧融入到山水之中,以寄托對君子風范的推崇。
詩中的“陽春月”指的是春天的明月,用來象征光明和美好。作者提到“富貴相追攀”,意味著追求富貴的人們也向往著這美好的山水之境。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描寫了一位美麗的女子,她身著靚裝,散發著香風,纖纖玉指彈撥著樂器。她的出現引起了路人的羨慕,并使有見識的人深感贊嘆。作者表示自己也有幸與這位美麗女子一同游覽,所見所得使他受到啟迪,而這種境界只有通達者才能領悟,普通人難以言傳。
《春懷十首》通過描繪山水景觀和人物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君子風范的推崇。作者將山水景色與人文情感巧妙結合,展現了他對美好事物的敏感和對人文價值的追求,給讀者帶來一種愉悅和啟迪的感受。
“所遇得正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huái shí shǒu
春懷十首
yú biē hǎo shān chuān, niǎo shòu hǎo zài shān.
魚鱉好山川,鳥獸好在山。
rén jiē hǎo shān shuǐ, suǒ hǎo fēi yī duān.
人皆好山水,所好非一端。
jūn zǐ bào rén zhì, yù yì shān shuǐ jiān.
君子抱仁智,寓意山水間。
shěn nǎi yáng chūn yuè, fù guì xiāng zhuī pān.
矧乃陽春月,富貴相追攀。
liàng zhuāng sàn xiāng fēng, xiān zhǐ fā qīng dàn.
靚裝散香風,纖指發清彈。
dào páng qǐ shēn xiàn, yǒu shí dú cháng tàn.
道旁起深羨,有識獨長嘆。
wǒ yì gòng chūn yóu, suǒ yù dé zhèng guān.
我亦共春游,所遇得正觀。
kě yǔ dá zhě wù, nán yǔ wèi zhě tán.
可與達者悟,難與味者談。
“所遇得正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