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付三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考古付三余”全詩
明經傳一相,考古付三余。
苔色迷青簡,蟲文蝕素書。
君能葺遺址,堂宇勝於初。
分類:
《葉路分居思堂》葉適 翻譯、賞析和詩意
《葉路分居思堂》是宋代詩人葉適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葉媼開創新的學問,與同人一起吃野蔬。明明經書傳承相連,認真考古事務超過了三分之余。青色的簡冊被苔蘚所掩蓋,素書上有蟲蛀的痕跡。如果你能修復這些古跡遺址,建造的堂宇將勝過初建時的輝煌。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葉適對古代文化的熱愛和他對保護古跡的渴望。葉適描述了葉媼(指自己)開創新學問的情景,與志同道合的同人一起簡樸地進餐。他強調了明明經書傳承的重要性,并表達了自己對考古事業的投入。作者通過描寫古籍遺跡的荒廢和破損,表達了對歷史文化的憂慮和對修復古跡的希望。最后,他希望能有人能夠修復這些古跡,使它們超越初建時的輝煌。
賞析:
《葉路分居思堂》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古代文化的衰落和對古跡保護的呼吁。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描述葉媼開創新學問與同人吃野蔬的簡樸場景,襯托出古籍遺跡的荒廢和破損。苔蘚覆蓋的青簡和蟲蛀的素書象征著歲月的流轉和時間的侵蝕,同時也凸顯了對古代文化的珍視和對歷史遺產的保護的殷切希望。最后兩句表達了對修復古跡的期望,而修復后的堂宇勝過初建時的輝煌,則暗示了修復后的古跡將展現出更加輝煌的歷史價值。整首詩通過簡練的語言和意象的運用,喚起了讀者對保護文化遺產的思考,并表達了對古代文化傳承的關切。
“考古付三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lù fēn jū sī táng
葉路分居思堂
yè ǎo kāi xīn xué, tóng rén fàn yě shū.
葉媼開新學,同人飯野蔬。
míng jīng zhuàn yī xiāng, kǎo gǔ fù sān yú.
明經傳一相,考古付三余。
tái sè mí qīng jiǎn, chóng wén shí sù shū.
苔色迷青簡,蟲文蝕素書。
jūn néng qì yí zhǐ, táng yǔ shèng yú chū.
君能葺遺址,堂宇勝於初。
“考古付三余”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