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水不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秋風水不波”全詩
夏月天無暑,秋風水不波。
朝衣蟠艾綬,戎幕偃雕戈。
滿歲歸龍闕,良哉佇作歌。
分類:
作者簡介(羊士諤)

羊士諤(約762~819),泰山(今山東泰安)人。貞元元年禮部侍郎鮑防下進士。順宗時,累至宣歙巡官,為王叔文所惡,貶汀州寧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獎,擢為監察御史,掌制誥。後以與竇群、呂溫等誣論宰執,出為資州刺史。士諤工詩,妙造梁《選》,作皆典重。與韓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稱。著集有《墨池編》、《晁公武郡齋讀書志》。
《寄黔府竇中丞》羊士諤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黔府竇中丞》是唐代羊士諤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漢臣旌節貴,萬里護牂牁。
夏月天無暑,秋風水不波。
朝衣蟠艾綬,戎幕偃雕戈。
滿歲歸龍闕,良哉佇作歌。
詩意:
這首詩詞以寄托的方式表達了對黔府竇中丞的贊美和祝福。黔府指的是唐代地名,竇中丞則是指竇常,他是當時的官員。詩詞通過描繪他的仕途和功績,表達了對他的敬佩和祝愿。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竇常的崇高地位和卓越成就。首句“漢臣旌節貴,萬里護牂牁”,表達了竇常作為一位漢族臣子的高貴和榮譽,他在遙遠的地方保護著邊疆的安全。接著,詩人描繪了黔府的夏季涼爽、秋季寧靜的自然景觀,暗示了竇常的治理能力和政績。
第三、四句“朝衣蟠艾綬,戎幕偃雕戈”,描繪了竇常身上的朝服和軍裝,以及他在朝廷和軍隊中的威望。蟠艾綬是一種裝飾華麗的腰帶,象征著高官顯貴;偃雕戈則是指放下了戰爭的武器,象征著邊疆的安定。
最后兩句“滿歲歸龍闕,良哉佇作歌”,表達了竇常一年一度回朝的喜悅之情。歸龍闕意味著重返皇宮,重新履行職責,而“良哉佇作歌”則表明他對回朝的期待和興奮之情。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力量的語言,贊美了竇常的才干和功績,表達了對他的敬佩和祝福。它展示了唐代士人對忠誠、才干和仕途成功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和平安定的向往和渴望。
“秋風水不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qián fǔ dòu zhōng chéng
寄黔府竇中丞
hàn chén jīng jié guì, wàn lǐ hù zāng kē.
漢臣旌節貴,萬里護牂牁。
xià yuè tiān wú shǔ, qiū fēng shuǐ bù bō.
夏月天無暑,秋風水不波。
cháo yī pán ài shòu, róng mù yǎn diāo gē.
朝衣蟠艾綬,戎幕偃雕戈。
mǎn suì guī lóng quē, liáng zāi zhù zuò gē.
滿歲歸龍闕,良哉佇作歌。
“秋風水不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