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妖孽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往往妖孽作”全詩
沮溺識孔丘,漁父辭伍員。
后世多薄俗,往往妖孽作。
小則為勝廣,大則為莽卓。
物壞蟲生之,俗壞奸生之。
古道日已遠,嗚呼其可悲。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中古》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古》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姜特立。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中古風俗醇,田野多賢人。
沮溺識孔丘,漁父辭伍員。
后世多薄俗,往往妖孽作。
小則為勝廣,大則為莽卓。
物壞蟲生之,俗壞奸生之。
古道日已遠,嗚呼其可悲。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中古時期的風俗和人們的品德。作者表達了對當時社會風氣純樸的贊美,稱贊田野間有許多有德行的人。他提到了對孔子的尊敬和漁父放棄官職的情節,強調了對賢人和高尚行為的認可。
然而,作者也指出了后世社會的淪喪和墮落。他認為現在的社會往往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惡劣行為和邪惡之人。作者以小勝于大、勝于廣泛的方式,表達了對于日益衰敗的社會風氣的失望和憂慮。他認為這種墮落的現象是由于人們的道德敗壞和社會亂象所導致的。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中古時期和當代社會風氣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對于社會逐漸墮落的憂慮之情。他認為中古時期的風俗純樸,人們道德高尚,而當代社會卻充斥著各種墮落和邪惡。詩中的對比手法十分巧妙,通過對賢人和邪惡人物的對比,以及小勝于大的觀點,突出了作者對于社會風氣衰敗的擔憂。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于道德價值觀的思考和呼喚,尤其是對于人們喪失傳統美德和道德規范的感嘆。它提醒人們應該反思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并努力恢復中古時期那種純樸和高尚的風俗,以實現社會的進步和繁榮。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和對比鮮明的形象,給人一種深思和警示的感覺。
“往往妖孽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gǔ
中古
zhōng gǔ fēng sú chún, tián yě duō xián rén.
中古風俗醇,田野多賢人。
jǔ nì shí kǒng qiū, yú fù cí wǔ yuán.
沮溺識孔丘,漁父辭伍員。
hòu shì duō báo sú, wǎng wǎng yāo niè zuò.
后世多薄俗,往往妖孽作。
xiǎo zé wèi shèng guǎng, dà zé wèi mǎng zhuō.
小則為勝廣,大則為莽卓。
wù huài chóng shēng zhī, sú huài jiān shēng zhī.
物壞蟲生之,俗壞奸生之。
gǔ dào rì yǐ yuǎn, wū hū qí kě bēi.
古道日已遠,嗚呼其可悲。
“往往妖孽作”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