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士洪崖可拍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隱士洪崖可拍肩”全詩
祗應千古人如在,陵谷高深卻變遷。
分類:
作者簡介(曾協)
曾協(?-1173)字同季,號云莊。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南宋詩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孫。曾鞏之侄孫。宋紹興年間,舉進士不第,以蔭授長興、遷嵊縣丞,繼為鎮江、臨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撫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終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詩文。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
《和史侍郎游澹巖韻六首》曾協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史侍郎游澹巖韻六首》是宋代詩人曾協創作的一組詩。以下是這組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一、
隱士洪崖可拍肩,
尚留陳跡此山巔。
祗應千古人如在,
陵谷高深卻變遷。
譯文:
隱居的洪崖可與我相拍肩,
依然留有古人在這山巔的痕跡。
仿佛千古人都還在這里,
山谷雖然高深,卻發生了變遷。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與隱士洪崖相遇的情景。洪崖是個隱居的人,他的存在讓作者感覺仿佛與古人有了交流。盡管時光流轉,山谷發生了變化,但洪崖的存在使得歷史與現實交織在一起。
賞析:
這首詩以隱居者洪崖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于歷史與變遷的思考。洪崖被描繪為一個隱居的人,他的存在讓過去與現在連接在一起。詩中的"拍肩"意味著作者與洪崖之間的親近與交流,仿佛能夠感受到千古人的存在。然而,盡管洪崖與過去的人相連,但山谷卻發生了變化,這種對于歷史與現實的對比,增添了詩的深度和意味。
二、
白云朝暮見煙霞,
山水憑巒最可夸。
分明古跡遺痕在,
偶見僧人念佛家。
譯文:
白云早晚見到煙霞,
山水憑借巒峰最值得夸贊。
古跡的痕跡清晰可見,
偶爾會遇見念佛的僧人。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這片山水之間的感受。作者觀察到了白云和煙霞的變化,認為山巒是這里最令人稱贊的景觀。他發現古代的遺跡仍然清晰可見,而在這個環境中偶爾會遇見念佛的僧人。
賞析:
這首詩以山水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與歷史的贊美。白云和煙霞的變化展示了時間的流轉,而山巒則被贊美為這片區域最引人注目的特點。古跡的存在使得歷史得以延續,而念佛的僧人則是對于精神宗教的一種暗示。整首詩以自然景觀和人文元素相結合,展示了作者對于這片地方的深刻感受。
“隱士洪崖可拍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shǐ shì láng yóu dàn yán yùn liù shǒu
和史侍郎游澹巖韻六首
yǐn shì hóng yá kě pāi jiān, shàng liú chén jī cǐ shān diān.
隱士洪崖可拍肩,尚留陳跡此山巔。
zhī yīng qiān gǔ rén rú zài, líng gǔ gāo shēn què biàn qiān.
祗應千古人如在,陵谷高深卻變遷。
“隱士洪崖可拍肩”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