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屋聲名四海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場屋聲名四海知”全詩
伏蒲議論高千古,視草文章妙一時。
雅望自應登輔弼,壯圖仍欲濟艱危。
誰知竟負經綸志,空使人懷殄瘁悲。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挽何內翰二首》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何內翰二首》是宋代吳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挽何內翰二首
場屋聲名四海知,
十年平步上丹聲。
伏蒲議論高千古,
視草文章妙一時。
雅望自應登輔弼,
壯圖仍欲濟艱危。
誰知竟負經綸志,
空使人懷殄瘁悲。
【譯文】
挽別何內翰(即何充,官至翰林學士)之二
他的聲名傳遍四海,
十年來穩步登上丹墀(指朝廷)。
他在蒲坐下討論高深千古的學問,
他眺望著文采斐然的草書。
他的雅望應當升至輔佐君王的地位,
他仍然懷揣著實現艱難時局的壯志。
誰知道他最終背棄了治國之志,
只是讓人們懷念他為國家而殫精竭慮的悲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吳芾挽詞,表達了對已故朝廷重臣何充的悼念之情。詩中以反問、對比的手法,展現了何充生前的輝煌成就和無奈遭遇,以及詩人對其的敬佩和惋惜之情。
首聯寫道:“場屋聲名四海知,十年平步上丹聲。”“場屋”指朝廷,指何充在朝廷中的聲名遠播。他以十年平步的功夫,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升至高位。這兩句表達了何充在官場上的輝煌成就和聲名遠播的事實。
接下來的兩句寫道:“伏蒲議論高千古,視草文章妙一時。”“伏蒲”指何充在蒲坐上與其他文人士子討論學問。他在這些討論中展現出高深博雅的學識,被后人稱贊千古。而他所寫的草書文章,雖然只有一時之妙,卻也才華橫溢。
下闋寫道:“雅望自應登輔弼,壯圖仍欲濟艱危。”詩人認為何充應該登上輔佐君王的地位,繼續為國家盡心盡力。他仍然懷揣著實現艱難時局的壯志,希望能夠挽救國家的危局。
最后兩句寫道:“誰知竟負經綸志,空使人懷殄瘁悲。”然而,何充最終背棄了治國之志,沒有實現自己的抱負,這讓人們懷念他為國家而殫精竭慮的悲哀。
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何充的景仰和惋惜之情,同時也反映了當時官場的黑暗和人才的浪費。通過對何充的贊美和悼念,詩人反思了時局和人事的不幸,以及對真正能夠為國家作出貢獻的人的渴望和期待。
“場屋聲名四海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hé nèi hàn èr shǒu
挽何內翰二首
chǎng wū shēng míng sì hǎi zhī, shí nián píng bù shàng dān shēng.
場屋聲名四海知,十年平步上丹聲。
fú pú yì lùn gāo qiān gǔ, shì cǎo wén zhāng miào yī shí.
伏蒲議論高千古,視草文章妙一時。
yǎ wàng zì yīng dēng fǔ bì, zhuàng tú réng yù jì jiān wēi.
雅望自應登輔弼,壯圖仍欲濟艱危。
shéi zhī jìng fù jīng lún zhì, kōng shǐ rén huái tiǎn cuì bēi.
誰知竟負經綸志,空使人懷殄瘁悲。
“場屋聲名四海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