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此月鎮嬋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如此月鎮嬋娟”全詩
圓極會如鉤樣曲,何如此月鎮嬋娟。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月巖》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月巖》是宋代文人吳芾的作品,描繪了一幅半輪斜月掛在巖石邊上的景象。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月亮的觀察和感慨,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文人雅致的審美追求。
詩詞的中文譯文:
半輪斜月掛巖邊,
見者多應嘆未圓。
圓極會如鉤樣曲,
何如此月鎮嬋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一半圓的斜月掛在巖石邊上作為描寫的對象,傳達了詩人對月亮的觀察和感受。斜月既不是完全圓滿的月亮,也不是完全缺損的月亮,而是處于圓與缺的交界狀態。這種中間狀態引發了觀者的遐想和感慨。
在第二句中,詩人提到"見者多應嘆未圓",表達了一種普遍的共鳴。斜月的不完整讓人們感到遺憾,因為圓月才是人們最期望見到的完美狀態。這種遺憾也可以被視為對人生中種種不圓滿的事物的反思和感慨。
接下來的兩句"圓極會如鉤樣曲,何如此月鎮嬋娟",描繪了月亮在圓滿時的形態。詩人通過"鉤樣曲"的形容,展示了月亮的曲線之美。同時,他用"鎮嬋娟"來形容這樣的月亮,嬋娟指的是美麗、嬌嫩,這樣的描寫使得詩中的月亮更加動人、迷人。
整首詩以簡短而精練的語言,捕捉了一瞬間的美感,并通過對月亮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對圓滿與不完整的思考。這種對美的追求和對生命中不圓滿事物的深思,反映了吳芾作為一個文人的審美追求和情感表達。《月巖》以其簡潔的表達和深邃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何如此月鎮嬋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è yán
月巖
bàn lún xié yuè guà yán biān, jiàn zhě duō yīng tàn wèi yuán.
半輪斜月掛巖邊,見者多應嘆未圓。
yuán jí huì rú gōu yàng qū, hé rú cǐ yuè zhèn chán juān.
圓極會如鉤樣曲,何如此月鎮嬋娟。
“何如此月鎮嬋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