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生襟袖不勝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生襟袖不勝清”全詩
忽聽疾雷催雨急,風生襟袖不勝清。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六月二十一日早行十六首》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六月二十一日早行十六首》是宋代詩人吳芾的作品。這首詩以六月二十一日的清晨為背景,描繪了一個早晨出行的景象。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四更山月吐微明,
在凌晨時分,山上的月亮透露著微弱的光芒,
這一句揭示了清晨的時刻,描述了山中的月色。四更指的是子時后的第四個時辰,也就是凌晨三點到五點的時間段。吳芾用"吐微明"來形容山上的月亮,給人以微弱但依稀可見的感覺,暗示著清晨的朦朧和寧靜。
起促籃輿趁早行。
匆匆起身,即刻乘坐籃輿啟程。
這句表達了詩人匆忙起床,急于出行的意愿。籃輿是古代一種用籃子圍起來的交通工具,詩中用來表示詩人的出行方式。"趁早行"則強調了行動的迅速和緊迫感。
忽聽疾雷催雨急,
突然聽到雷聲催促著雨水急降,
這句描繪了突然出現的雷聲,預示著天氣轉變。疾雷催雨,形容雷聲的急促,也暗示了大雨即將降臨。
風生襟袖不勝清。
微風吹動衣襟和袖口,清爽之感溢于衣袂。
這句通過描繪微風拂動衣襟袖口的細節,表達了清晨的涼爽和宜人的氣氛。襟袖不勝清,意味著清風帶來的清新之感無法被衣袖完全遮擋。
整首詩以描繪清晨出行的情景為主線,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清晨的熱愛和對旅行的期待。山中微明的月光、匆忙起身的情景、突如其來的雷聲以及清風拂動的感覺,都展現出了早晨的活力與變化。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巧妙的意象,營造出了一幅清晨出行的生動畫面,讓讀者感受到了早晨獨特的美妙氛圍。
“風生襟袖不勝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ù yuè èr shí yī rì zǎo xíng shí liù shǒu
六月二十一日早行十六首
sì gēng shān yuè tǔ wēi míng, qǐ cù lán yú chèn zǎo xíng.
四更山月吐微明,起促籃輿趁早行。
hū tīng jí léi cuī yǔ jí, fēng shēng jīn xiù bù shèng qīng.
忽聽疾雷催雨急,風生襟袖不勝清。
“風生襟袖不勝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