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了登臨得暫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飯了登臨得暫閑”全詩
林木巧隨高下路,山容都在有無間。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雜詩二十七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詩二十七首》是宋代詩人曹勛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危亭欄檻上倚著江岸,品嘗了美食后登上高處,感受到暫時的閑適。詩中通過描繪林木的狀況和山容的存在與否,展示了自然景物的變幻和作者內心的感受。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危亭欄檻倚江干,
飯了登臨得暫閑。
林木巧隨高下路,
山容都在有無間。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具體的自然景物,表達了作者在江邊危亭上的心境。詩中的"危亭欄檻"意味著高處的欄桿,而"江干"則指代江岸。作者在這里停下腳步,倚著欄桿,眺望江岸,感受到了一種安逸和寧靜的心境。
詩的第二句"飯了登臨得暫閑"表達了作者在品嘗過美食之后,登上高處,感受到了片刻的閑適和寧靜。這里的"登臨"指的是登上高處,可能是山峰或者高樓,而"得暫閑"則意味著獲得了一段短暫的寧靜時光。
接下來的兩句"林木巧隨高下路,山容都在有無間"描繪了自然景物的變幻。"林木巧隨高下路"意味著林木的巧妙生長隨著高低起伏的道路而變化。"山容都在有無間"表達了山的形態和存在的變化。這兩句詩揭示了自然界中事物的變幻無常,也可以引申為人生的變化與無常。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在江邊危亭上的閑適心境和對自然界變幻無常的感悟。讀者在賞析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和對自然的敏感。同時,這首詩也呼應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閑適的思潮,具有一定的時代特色。
“飯了登臨得暫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shī èr shí qī shǒu
雜詩二十七首
wēi tíng lán kǎn yǐ jiāng gān, fàn le dēng lín dé zàn xián.
危亭欄檻倚江干,飯了登臨得暫閑。
lín mù qiǎo suí gāo xià lù, shān róng dōu zài yǒu wú jiàn.
林木巧隨高下路,山容都在有無間。
“飯了登臨得暫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