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里不諳風景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客里不諳風景好”全詩
愛日葵心傾爛漫,尋春蝶夢去縱橫。
人歸高屋山逾碧,船到平灘月已生。
客里不諳風景好,欲將此夕并登瀛。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陪五馬諸公游西山泛舟待月而歸偶作》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陪五馬諸公游西山泛舟待月而歸偶作》是宋代李彌遜所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五彩的鳥兒和黑色的烏鴉在歡快地報告著晴朗的天氣,我起身尋找鄰居老人一同結伴而行。我鐘愛著向日葵般的心靈,傾訴著燦爛多彩的情感,尋找著春天中飛翔的蝴蝶,帶著夢想自由地穿梭往來。
當我回到高高的屋子,山巒已經蔚藍一片,船只抵達平灘,明月已經升起。身在客居之地,我不熟悉這里的美景,但我渴望能在這個夜晚一同登上仙境。
這首詩詞以描繪作者與鄰居老人一同游覽西山、泛舟待月歸家的經歷為主題。詩中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鳥兒、烏鴉、向日葵、蝴蝶、山巒和明月等元素,表達了作者內心對美好自然景觀的向往和追求。
詩人通過描寫鳥兒烏鴉報喜的聲音、尋找鄰居結伴而行、鐘愛向日葵心靈的傾訴、尋找春天中的蝴蝶、回到高樓山上藍天碧水、船到平灘明月升起等畫面,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向往之情。盡管身處客居之地,作者仍然期待與鄰居一同登上仙境,這也體現了他對友情和情感交流的渴望。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清新的意境和略帶愿望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對美好自然景觀的贊美和對人際關系的重視。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將人與自然相融合,展現了一種寧靜和諧的意境。讀者在賞析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友情的珍視,以及對自然景色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客里不諳風景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éi wǔ mǎ zhū gōng yóu xī shān fàn zhōu dài yuè ér guī ǒu zuò
陪五馬諸公游西山泛舟待月而歸偶作
niǎo wū shēng yuè bào xīn qíng, qǐ mì lín wēng zuò duì xíng.
鳥烏聲樂報新晴,起覓鄰翁作隊行。
ài rì kuí xīn qīng làn màn, xún chūn dié mèng qù zòng héng.
愛日葵心傾爛漫,尋春蝶夢去縱橫。
rén guī gāo wū shān yú bì, chuán dào píng tān yuè yǐ shēng.
人歸高屋山逾碧,船到平灘月已生。
kè lǐ bù ān fēng jǐng hǎo, yù jiāng cǐ xī bìng dēng yíng.
客里不諳風景好,欲將此夕并登瀛。
“客里不諳風景好”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仄韻) 去聲二十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