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折持相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若折持相贈”全詩
感物惜芳景,放懷因彩翰。
玉顏秾處并,銀燭焰中看。
若折持相贈,風光益別難。
作者簡介(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春晚奉陪相公西亭宴集》武元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晚奉陪相公西亭宴集
林花春向蘭,高會重邀歡。
感物惜芳景,放懷因彩翰。
玉顏秾處并,銀燭焰中看。
若折持相贈,風光益別難。
詩詞中文譯文:
春天的晚上陪伴在相公西亭的宴會上
林間的花朵向蘭草開放,高人聚會重復邀請歡樂。
感受自然之美,珍惜春天的景色,心中懷著美好的心愿。
在如玉的容顏中蕩漾著紅暈,銀燭的光焰中欣賞這一切。
如果折下一枝花送給你,那風景將更加難以分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武元衡的作品,描述的是在春天的晚上,陪伴在相公(古代稱呼高貴的官員)西亭的宴會上。
首句“林花春向蘭”,以林花向蘭開放的形象來形容春天的景色。作者用自然界的景象來描繪美好的春天。
接下來的兩句“高會重邀歡,感物惜芳景”,表達了宴會上高人重復邀請和對春天美景的珍惜之情。
下半部分的兩句“放懷因彩翰,玉顏秾處并”,描繪了宴會中相公的容顏和氣質端莊美麗的景象。
最后兩句“銀燭焰中看,若折持相贈”,表達了作者對美景的贊美并表示愿意將美景以花的形式送給相公。
整首詩以清新雅致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宴會的歡樂氛圍,表達了作者對美的熱愛和珍惜,并運用花的形象來象征美好的心愿。
“若折持相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wǎn fèng péi xiàng gōng xī tíng yàn jí
春晚奉陪相公西亭宴集
lín huā chūn xiàng lán, gāo huì zhòng yāo huān.
林花春向蘭,高會重邀歡。
gǎn wù xī fāng jǐng, fàng huái yīn cǎi hàn.
感物惜芳景,放懷因彩翰。
yù yán nóng chù bìng, yín zhú yàn zhōng kàn.
玉顏秾處并,銀燭焰中看。
ruò zhé chí xiāng zèng, fēng guāng yì bié nán.
若折持相贈,風光益別難。
“若折持相贈”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