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憑詩禮大於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可憑詩禮大於門”全詩
浮云終負三馀學,流水難追九逝魂。
朝有青衿懷舊德,室惟黃卷富諸昆。
生平不對論文酒,空使清鉛比淚痕。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郭君建挽詩》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郭君建挽詩》是李彌遜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藹藹聲華萬耳聞,
譯文:溫和動聽的聲音傳遍萬物之中,
詩意:這句描述了詩歌的美妙之處,詩歌的聲音溫和而動聽,能夠感動每一個人。
賞析:這句詩用形容詞"藹藹"來描繪聲音的特點,使得讀者可以感受到聲音的和諧與美妙。"萬耳聞"則表達了這種聲音的廣泛傳播,意味著詩歌的聲音能夠觸動每一個人的心靈。
可憑詩禮大於門。
譯文:憑借著詩歌和禮儀,可以超越門第之別。
詩意:這句詩強調了詩歌和禮儀的重要性,它們可以突破人們之間的階級和門第差距,讓人們相互溝通、理解和欣賞。
賞析:這句詩以"詩禮"來指代文化修養和人際交往的方式,表達了詩歌和禮儀的價值。它們不僅是一種藝術表達,更是一種超越物質和階級的力量,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浮云終負三馀學,
譯文:浮云終究無法超過三馀學。
詩意:這句詩表達了浮云的虛幻和無常,以及真正的學問和智慧的持久價值。
賞析:這句詩以"浮云"來比喻世俗的名利和權勢,而"三馀學"則指代真正的學問和知識。詩人通過這樣的對比,表達了對虛浮而短暫的事物的不屑和對真正學問的崇敬。
流水難追九逝魂。
譯文:流水無法追隨逝去的九位先賢的精神。
詩意:這句詩表達了對已逝先賢的懷念和對他們精神的追思。
賞析:這句詩以"流水"來比喻時間的流逝,而"九逝魂"則指代已去世的九位先賢的精神。詩人表達了對他們的尊敬和懷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時間的無情和無法挽回的遺憾。
朝有青衿懷舊德,
譯文:在當下,我們懷念著昔日的美德。
詩意:這句詩表達了對昔日美德的懷念和對當下社會價值觀的反思。
賞析:這句詩以"青衿"來象征著以前的學子,"懷舊德"則指代對過去美好品德的懷念。詩人通過這樣的描寫,表達了對當下社會價值觀的思考和對過去美德的向往。
室惟黃卷富諸昆。
譯文:屋中只有古籍充實了我們這一代人。
詩意:這句詩表達了對古籍文化的珍視和對傳承前文,對《郭君建挽詩》的分析繼續進行:
賞析:這句詩以"室"來指代現代人的家庭或身處的環境,"黃卷"則指代古籍文化。詩人通過對比,表達了古籍文化對于我們這一代人的重要性和價值。古籍文化承載著豐富的智慧和知識,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
生平不對論文酒,
譯文:一生不涉及瑣碎的爭論和紛擾。
詩意: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于紛繁瑣碎事物的排斥,追求內心的寧靜和遠離紛擾的生活態度。
賞析:這句詩以"生平"來指代整個人生,"論文酒"則代表了各種爭論和紛擾。詩人表達了追求內心平靜和遠離紛擾的心境,希望過一種簡單寧靜的生活。
空使清鉛比淚痕。
譯文:徒然用清鉛比喻淚痕。
詩意: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痛苦和悲傷的感慨,以及對于藝術的力量和表達方式的思考。
賞析:這句詩以"清鉛"來比喻詩歌表達,"淚痕"則代表人生的悲傷和傷痛。詩人表達了通過詩歌來表達內心情感的力量,以及詩歌作為一種藝術表達形式的獨特魅力。
通過《郭君建挽詩》這首詩詞,李彌遜表達了對詩歌和禮儀的重要性的思考,以及對真正學問和美德的崇敬。詩人通過對比和隱喻,描繪了浮云的虛幻和時間的流逝,同時表達了對過去美德和古籍文化的懷念。他呼吁人們遠離紛擾,追求內心的寧靜和遠離瑣碎的生活態度。最后,他表達了詩歌作為一種表達情感和思想的藝術形式的獨特價值。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現了詩人的思想感悟和審美追求,使人產生共鳴和思考。
“可憑詩禮大於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ō jūn jiàn wǎn shī
郭君建挽詩
ǎi ǎi shēng huá wàn ěr wén, kě píng shī lǐ dà yú mén.
藹藹聲華萬耳聞,可憑詩禮大於門。
fú yún zhōng fù sān yú xué, liú shuǐ nán zhuī jiǔ shì hún.
浮云終負三馀學,流水難追九逝魂。
cháo yǒu qīng jīn huái jiù dé, shì wéi huáng juǎn fù zhū kūn.
朝有青衿懷舊德,室惟黃卷富諸昆。
shēng píng bú duì lùn wén jiǔ, kōng shǐ qīng qiān bǐ lèi hén.
生平不對論文酒,空使清鉛比淚痕。
“可憑詩禮大於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