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去路骎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安去路骎骎”全詩
醉玉頹春酒。
一騎東風消息到。
占得鰲頭龍首。
長安去路骎骎。
明朝躍馬芳陰。
應是花繁鶯巧,東君著意瓊林。
分類: 清平樂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清平樂》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清平樂·燭花催曉》是李彌遜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燭花催曉,
蠟燭的余焰催促黎明。
醉玉頹春酒,
美玉般的容顏因飲酒而衰落。
一騎東風消息到,
迎風而來的騎士帶來重要消息。
占得鰲頭龍首,
占據鰲頭、龍首的位置,意味著取得重大成就。
長安去路骎骎,
通往長安的道路上馬蹄聲咚咚作響。
明朝躍馬芳陰,
明天早晨,駿馬躍過芳草茂盛的陰涼之地。
應是花繁鶯巧,
應該是花朵繁盛、黃鶯婉轉動聽的季節。
東君著意瓊林,
東方君王對瓊林宮殿傾注心思。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宮廷場景為背景,通過描繪蠟燭余焰催促黎明、美玉因酒而凋零等形象,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作者運用騎士、鰲頭龍首、明朝躍馬等意象,突出了主題中的重要人物和事物,展示了他們的威嚴和成就。詩詞中的花朵繁盛、黃鶯婉轉的描繪,營造出春天的美好景象,同時也暗示著宮廷中的繁華和雅致。整首詩詞從形象描寫到意象抒發,通過細膩的語言和精妙的構思,展現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考,以及對權力和美好事物的贊美和向往。
“長安去路骎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píng lè
清平樂
zhú huā cuī xiǎo.
燭花催曉。
zuì yù tuí chūn jiǔ.
醉玉頹春酒。
yī qí dōng fēng xiāo xī dào.
一騎東風消息到。
zhàn dé áo tóu lóng shǒu.
占得鰲頭龍首。
cháng ān qù lù qīn qīn.
長安去路骎骎。
míng cháo yuè mǎ fāng yīn.
明朝躍馬芳陰。
yìng shì huā fán yīng qiǎo, dōng jūn zhe yì qióng lín.
應是花繁鶯巧,東君著意瓊林。
“長安去路骎骎”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