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勤招隱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殷勤招隱篇”全詩
應居小有洞,幾見大椿年。
庵廢云埋谷,琴亡聲在泉。
至言曾悟主,持此合升天。
分類: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賀蘭先生詩同陳恬叔易和節度使王漢忠韻》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賀蘭先生詩同陳恬叔易和節度使王漢忠韻》是宋代李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狹隘的區域中,我殷勤地招呼隱士,寫下這篇詩作。應該住在一個小而有洞的地方,偶爾眺望大樹的歲月。庵堂廢棄,云彩掩埋了山谷,琴聲消失在泉水中。至高的真言曾經領悟了主宰,我將持著這首詩合著升天。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李廌追求清靜隱逸的心境和對自然的贊美。詩中表達了他希望能夠在狹隘的區域中找到一個小洞穴居住,遠離塵囂,與大自然相伴。他感嘆庵堂的廢棄,表示自然的荒涼和歲月的更替,同時表達了對琴聲的懷念。最后,他提到自己曾經領悟了至高的真理,將這首詩詞帶著升入天堂。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李廌對隱逸生活和自然的向往之情。他通過對小洞穴和大樹的對比,展現了對自然環境的偏愛,同時也反映了他對狹隘的現實生活的不滿。庵堂廢棄和琴聲消失的描寫,以及對至高真言的提及,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感慨。整首詩詞意境高遠,抒發了詩人追求超越塵世的心靈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和宇宙秩序的敬畏與贊美。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將詩人的情感與對自然的思考融為一體,既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又抒發了對人生和宇宙的深邃思考,展現了李廌獨特的詩性和哲學意蘊。
“殷勤招隱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è lán xiān shēng shī tóng chén tián shū yì hé jié dù shǐ wáng hàn zhōng yùn
賀蘭先生詩同陳恬叔易和節度使王漢忠韻
xiá ài qū zhōng shì, yīn qín zhāo yǐn piān.
狹隘區中世,殷勤招隱篇。
yīng jū xiǎo yǒu dòng, jǐ jiàn dà chūn nián.
應居小有洞,幾見大椿年。
ān fèi yún mái gǔ, qín wáng shēng zài quán.
庵廢云埋谷,琴亡聲在泉。
zhì yán céng wù zhǔ, chí cǐ hé shēng tiān.
至言曾悟主,持此合升天。
“殷勤招隱篇”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