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啼山寂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鳥啼山寂寂”全詩
龍去空舊巖,崖崩有遺石。
不見林下僧,鳥啼山寂寂。
分類:
《游龍門詩十二首·圣善寺》韓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龍門詩十二首·圣善寺》是宋代詩人韓維的作品。這首詩描述了作者登上陡峭山路,來到圣善寺,并觀察到了一系列景象。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圣善寺
陟逕凡幾盤,
坐堂聊一息。
龍去空舊巖,
崖崩有遺石。
不見林下僧,
鳥啼山寂寂。
中文譯文:
攀登山路數次彎曲,
坐在寺廟里稍作休息。
龍已離去,留下空舊巖石,
懸崖崩塌,有幾塊遺留的石頭。
林間僧侶不見蹤影,
只有鳥兒在山中啼鳴,寂靜無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游覽圣善寺的經歷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和氛圍,表達了一種寂靜和荒涼的感覺。
首先,詩中的"陟逕凡幾盤"描述了攀登山路的曲折和艱辛,給人一種登高的體驗。接著,"坐堂聊一息"表明詩人在寺廟中稍作休息,展現了一種安靜和寧謐的氛圍。
而"龍去空舊巖"一句,則暗示了曾經居住在巖石上的神龍已經離去,留下了空蕩的山巖。"崖崩有遺石"揭示了懸崖崩塌的景象,殘留下幾塊石頭,進一步強調了荒涼和殘破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不見林下僧,鳥啼山寂寂"表達了寺廟中僧侶的消失和山中的寂靜。這里的寺廟空無一人,只有孤零零的鳥兒在山中啼鳴,給人一種凄涼和荒蕪的感覺。
整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將山寺的荒涼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寺廟的寂靜,表達了一種孤獨和寂寞之感,使讀者在詩意的營造下感受到了一種與世隔絕的幽靜氛圍。
“鳥啼山寂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lóng mén shī shí èr shǒu shèng shàn sì
游龍門詩十二首·圣善寺
zhì jìng fán jǐ pán, zuò táng liáo yī xī.
陟逕凡幾盤,坐堂聊一息。
lóng qù kōng jiù yán, yá bēng yǒu yí shí.
龍去空舊巖,崖崩有遺石。
bú jiàn lín xià sēng, niǎo tí shān jì jì.
不見林下僧,鳥啼山寂寂。
“鳥啼山寂寂”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