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附若毛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皮附若毛氄”全詩
乘秋一剪剝,碧葉始竦竦。
豈識山中木,終年自擁腫。
分類:
《和晏相公觸事成詠四首》韓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晏相公觸事成詠四首》是宋代詩人韓維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栟桐樹的景象和情感。
栟桐結雙根,皮附若毛氄。乘秋一剪剝,碧葉始竦竦。豈識山中木,終年自擁腫。
中文譯文:
栟桐樹根結雙,皮附如毛氄。秋天來臨一剪去,碧葉開始繁茂。它不知道山中木,終年自然膨脹。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以栟桐樹為主題,通過描繪樹木的生長過程,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慨和哲思。
首先,詩人以生動的形象描繪了栟桐樹的特點。他形容樹根結雙,皮附如毛氄,展現了樹木的生機和生命力。這種描寫充滿了生動的視覺形象,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樹木的獨特之處。
接著,詩人通過描寫秋天的到來,表現了樹木的變化和生長過程。秋天是樹木成長的季節,也是樹葉逐漸變綠的時候。詩人描述了一剪剝的景象,意味著秋天的來臨,同時也暗示了樹葉開始茂盛的轉變。碧葉竦竦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了樹木在秋天中生機勃勃的狀態。
最后,詩人以自然的態度表達了對樹木的思考。他說:“豈識山中木,終年自擁腫。”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樹木的敬佩和思考。他認為樹木在山中茁壯生長,無需人工修剪,自然而然地展現出繁茂的姿態。這種自然生長的力量使詩人感到敬畏,也引發了他對自然界的思考。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栟桐樹的景象和表達詩人的情感,傳達了對自然生命力的贊美和對自然界的思考。詩人借助樹木的形象,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思索,引導讀者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生命的意義。
“皮附若毛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yàn xiàng gōng chù shì chéng yǒng sì shǒu
和晏相公觸事成詠四首
bēn tóng jié shuāng gēn, pí fù ruò máo rǒng.
栟桐結雙根,皮附若毛氄。
chéng qiū yī jiǎn bō, bì yè shǐ sǒng sǒng.
乘秋一剪剝,碧葉始竦竦。
qǐ shí shān zhōng mù, zhōng nián zì yōng zhǒng.
豈識山中木,終年自擁腫。
“皮附若毛氄”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