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嘹嚦相呼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群嘹嚦相呼處”全詩
一群嘹嚦相呼處,多在萍荒淺水洲。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征鴻圖》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征鴻圖》是明代文人唐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白露滋潤了蒹葭,八月的秋天已經來臨,征鴻再次策劃著稻梁的圖謀。它們一群又一群地高亢呼喚,常常出現在淺水洲邊的萍荒之地。
詩意:
《征鴻圖》以秋天的景象為背景,描繪了鴻雁南飛的場景。鴻雁是一種遷徙的候鳥,每年秋天會向南方遷徙,尋找更適宜的生存環境。詩中的征鴻代表了這種候鳥的形象,它們飛翔在水面上,呼喚著同伴,展開新一輪的旅程。詩人通過描寫征鴻的形象,表達了自然界中萬物遷徙的壯麗景象,以及生命的無窮活力和不斷追求的精神。
賞析:
《征鴻圖》描繪了秋天遷徙的鴻雁的景象,通過鴻雁的形象,詩人唐寅表達了對自然界的贊美和對生命力的謳歌。詩詞中的白露、蒹葭、八月秋都是描繪秋天的意象,烘托出詩詞的氛圍。征鴻稻梁是詩中的關鍵詞,它們象征著鴻雁的行動和計劃,呈現出一種堅定而積極的姿態。詩人通過描繪鴻雁高亢呼喚、萍荒淺水洲的景象,營造出一種浩渺、壯麗的畫面,使讀者感受到大自然中生命的奇妙和無窮的力量。
整首詩詞以鴻雁的形象為線索,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生命力和追求的思考。它寄托了對自然界的敬畏和贊美之情,同時也啟示人們在面臨困境時,要堅定信念,積極奮斗,追求更好的未來。
“一群嘹嚦相呼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ēng hóng tú
征鴻圖
bái lù jiān jiā bā yuè qiū, zhēng hóng yòu zuò dào liáng móu.
白露蒹葭八月秋,征鴻又作稻梁謀。
yī qún liáo lì xiāng hū chù, duō zài píng huāng qiǎn shuǐ zhōu.
一群嘹嚦相呼處,多在萍荒淺水洲。
“一群嘹嚦相呼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