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書金簡歸天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玉書金簡歸天地”全詩
玉書金簡歸天地,貝葉曇花詫鬼神。
滄海波濤紆職貢,山川草木望時巡。
苗頑未狎虞階舞,空使忠良淚滿巾。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謁夏王廟有感》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謁夏王廟有感》是明代劉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片宮垣粉雘新,前王陵廟在松筠。
玉書金簡歸天地,貝葉曇花詫鬼神。
滄海波濤紆職貢,山川草木望時巡。
苗頑未狎虞階舞,空使忠良淚滿巾。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對前朝王廟的懷念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人觀賞到了夏王廟的廢墟,廟宇已經破敗不堪,但仍然散發著一種宏偉的氣息。詩人感嘆時間的無情,無論是玉書金簡還是貝葉曇花,都無法逃脫天地的歸宿。他觀察到海上的波濤依然在涌動,山川和草木也在時光的推移中不斷更迭。然而,他感到遺憾的是,忠良的人們已經離去,再也不能在虞階上表演舞蹈,這讓他不禁痛心落淚。
賞析:
這首詩以古代文人常用的謁廟形式,表達了對過去王朝的懷念和對興亡歲月的反思。詩人通過描繪夏王廟的殘垣斷壁,展現了歲月無情的破壞力,同時也凸顯了曾經的輝煌。玉書金簡、貝葉曇花等象征著人類智慧和美麗的事物歸于消逝,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無奈和感慨。詩中的滄海波濤、山川草木則象征著世間萬物的變化,凸顯了人事如夢、時光荏苒的主題。最后,詩人以苗頑未狎虞階舞、忠良淚滿巾的形象,表達了對時光流逝中逝去的美好事物的留戀和惋惜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具象的描寫和象征的意象,展現了時光流轉、興衰更替的主題,同時融入了對過去輝煌的懷念和對人事易逝的思考。這首詩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凄美的情感,將讀者帶入對歲月流轉和人生無常的思索之中,具有一定的觸動力和思考性。
“玉書金簡歸天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xià wáng miào yǒu gǎn
謁夏王廟有感
yī piàn gōng yuán fěn wò xīn, qián wáng líng miào zài sōng yún.
一片宮垣粉雘新,前王陵廟在松筠。
yù shū jīn jiǎn guī tiān dì, bèi yè tán huā chà guǐ shén.
玉書金簡歸天地,貝葉曇花詫鬼神。
cāng hǎi bō tāo yū zhí gòng, shān chuān cǎo mù wàng shí xún.
滄海波濤紆職貢,山川草木望時巡。
miáo wán wèi xiá yú jiē wǔ, kōng shǐ zhōng liáng lèi mǎn jīn.
苗頑未狎虞階舞,空使忠良淚滿巾。
“玉書金簡歸天地”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