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歸命給孤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余生歸命給孤園”全詩
我已無心求富貴,余生歸命給孤園。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贈林山善相老榮師》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林山善相老榮師》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至哉擇術妙難論,
邂逅何妨丐一言。
我已無心求富貴,
余生歸命給孤園。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林山善相老榮師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詩人認為老榮師擇取的道術非常高妙,難以言表。他們的相遇并不重要,因為一句話就足以相互了解。詩人表示自己已經不再追求富貴地位,而將余生奉獻給孤園。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情感。詩人對林山善相老榮師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他認為老榮師的道術選擇非常高明,超越了普通人的理解。詩中的"邂逅"一詞表明詩人與老榮師的相遇并不偶然,而是一種奇妙的緣分。盡管他們相識的時間可能很短暫,但一句簡短的對話已經足夠讓彼此了解心意。
詩人在最后兩句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度。他已經不再追求世俗的富貴和名利,而是將余生歸于孤園。這里的"孤園"可以理解為修道的地方,代表詩人將自己的人生奉獻給了追求道德境界和內心寧靜的修行。這種超脫塵世的態度體現了詩人對于內心自由與寧靜的向往,并對老榮師的道術選擇表示贊賞。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林山善相老榮師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同時展示了詩人對于追求內心自由和寧靜的人生態度。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詩人將情感和思想融入其中,向讀者傳遞了一種超越世俗的境界和人生價值的思考。
“余生歸命給孤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lín shān shàn xiāng lǎo róng shī
贈林山善相老榮師
zhì zāi zé shù miào nán lùn, xiè hòu hé fáng gài yī yán.
至哉擇術妙難論,邂逅何妨丐一言。
wǒ yǐ wú xīn qiú fù guì, yú shēng guī mìng gěi gū yuán.
我已無心求富貴,余生歸命給孤園。
“余生歸命給孤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