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來明月浸寒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夜來明月浸寒溪”全詩
清意不曾吟得盡,夜來明月浸寒溪。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題崇因院清軒》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崇因院清軒》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王之道。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清涼的松樹和瘦弱的竹子在古老的招提寺廟迎賓,我再次登上清涼幽靜的清軒,認識了曾經題寫的字句。詩人感嘆自己的清雅意境并沒有完全吟唱出來,夜晚的明月灑落在寒冷的溪水中。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靜謐而清涼的景象,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感和對古跡的懷舊之情。下面對詩詞進行賞析:
首先,詩詞的標題《題崇因院清軒》暗示了整首詩的主題。題寫意味著留下文字,清軒則代表幽靜的居所。崇因院是一個古老的寺廟,清涼的松樹和瘦弱的竹子增添了寧靜的氛圍,詩人在這里重游并觸發了對往昔的回憶。
第一句描述了肥壯的松樹和纖瘦的竹子共同構成了古老的招提寺廟的景象。通過對松樹和竹子的描繪,詩人展示了寺廟的莊嚴和歷史的厚重感。
第二句表達了詩人重游清軒的情景,并且發現了曾經題寫的字句。這里的題寫既可以是指自己曾經在此題寫過字句,也可以是指古人在這個地方留下的文字。這種對過去的回憶和發現增添了詩詞的情感色彩。
第三句表達了詩人的感慨,他覺得自己的清雅意境并沒有完全吟詠出來。這里的清意可能指詩人的心境,他認識到自己的才情和感悟還無法完全表達出來,有一種未盡的遺憾。
最后一句描繪了夜晚的明月灑落在寒冷的溪水中。明月的光輝照亮了寒溪,給人一種寂靜和涼爽的感覺。這里的明月也可以被視為寓意著詩人的情感和靈感,它在夜晚中閃耀,撫慰著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冷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清涼、寧靜的景象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感悟和對往事的懷念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情感的描繪,詩人將內心的獨白與外在的景物相結合,展現了一種美感和情感的交融。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將自然、情感和藝術相融合,給人以靜謐、涼爽的意境,讓讀者感受到一種超越時空的美的享受。
“夜來明月浸寒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chóng yīn yuàn qīng xuān
題崇因院清軒
féi sōng shòu zhú gǔ zhāo tí, xuān jiàn zhòng yóu shí jiù tí.
肥松瘦竹古招提,軒檻重游識舊題。
qīng yì bù céng yín dé jǐn, yè lái míng yuè jìn hán xī.
清意不曾吟得盡,夜來明月浸寒溪。
“夜來明月浸寒溪”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