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籬茅屋野人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竹籬茅屋野人家”全詩
清明過了桃花盡,頗覺春容屬菜花。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春日書事呈歷陽縣蘇仁仲八首》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春日書事呈歷陽縣蘇仁仲八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之道
芳草池塘處處佳,
竹籬茅屋野人家。
清明過了桃花盡,
頗覺春容屬菜花。
中文譯文:
到處都是美麗的芳草池塘,
野人家住在竹籬茅屋之間。
清明節過去了,桃花已經凋謝,
春天的氣息僅屬于茂盛的菜花。
詩意:
這首詩以春日書事的形式向歷陽縣的蘇仁仲表達,春天的景象是如此美好。詩人描述了芳草池塘和野人家的竹籬茅屋,展現了自然與人居的和諧共生。隨著清明節的過去,桃花已經凋謝,但詩人卻感受到春天的氣息依然存在,這種春天的氛圍屬于茂盛的菜花。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和氣息,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細膩觀察和感受。詩人通過芳草池塘和野人家的描繪,表現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人與自然的和諧。清明節過后,桃花凋謝,但詩人通過對菜花的描述,表達了春天的氣息仍然存在,春天的美好并不因桃花的凋謝而消逝。整首詩意境清新,以簡練的文字勾勒出春天的景象,讓讀者感受到了詩人對春天的獨特理解和贊美。
“竹籬茅屋野人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rì shū shì chéng lì yáng xiàn sū rén zhòng bā shǒu
春日書事呈歷陽縣蘇仁仲八首
fāng cǎo chí táng chǔ chù jiā, zhú lí máo wū yě rén jiā.
芳草池塘處處佳,竹籬茅屋野人家。
qīng míng guò le táo huā jǐn, pō jué chūn róng shǔ cài huā.
清明過了桃花盡,頗覺春容屬菜花。
“竹籬茅屋野人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