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賢與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世間賢與愚”全詩
忽聽路人言,此葬比干處。
下馬拊石碑,三嘆不能去。
斐然成歌章,聊書墓頭樹。
我吊比干心,不吊比干墓。
世間賢與愚,同盡成黃土。
斯人亦人爾,千千萬萬古。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比干墓》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比干墓》是宋代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作者在衛州附近的一處墓地,意外聽聞這里是古代忠臣比干的葬地,作者下馬拊摸石碑,感慨萬千,并將自己的思緒化作歌章,借書寫墓頭的樹木來表達對比干的思念之情。詩詞通過比干墓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于忠臣的敬仰和對生命的思考。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衛州三十里,
荒墩草無數。
忽聽路人言,
此葬比干處。
下馬拊石碑,
三嘆不能去。
斐然成歌章,
聊書墓頭樹。
我吊比干心,
不吊比干墓。
世間賢與愚,
同盡成黃土。
斯人亦人爾,
千千萬萬古。
詩詞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對于比干這位忠臣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詩詞開篇以衛州的景色作為背景,描繪了一片荒涼的墓地,草木叢生,顯得莊嚴肅穆。作者忽然聽到路人談論這里是比干的葬地,這一不經意的消息讓他深感震撼。他下馬拊摸著石碑,內心充滿了敬仰之情,三次嘆息表達了他對比干忠誠奉獻的贊嘆之意。然后,作者將自己的感慨化作歌章,書寫在墓頭的樹木上,以表達對比干的思念和懷念之情。
詩詞的賞析體現了作者對于忠臣的欽佩和對生命的思考。比干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忠誠、正直而又被殺害的忠臣,他的墓地成為了后人緬懷敬仰的地方。作者在詩詞中通過描寫墓地的景象,傳達了自己對比干的崇敬之情。同時,作者也通過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人們無論賢愚,最終都將歸于塵土的觸動。
這首詩詞通過對比干墓的描寫,以及作者對比干的敬仰和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對忠臣的贊頌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世間賢與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ǐ gàn mù
比干墓
wèi zhōu sān shí lǐ, huāng dūn cǎo wú shù.
衛州三十里,荒墩草無數。
hū tīng lù rén yán, cǐ zàng bǐ gàn chù.
忽聽路人言,此葬比干處。
xià mǎ fǔ shí bēi, sān tàn bù néng qù.
下馬拊石碑,三嘆不能去。
fěi rán chéng gē zhāng, liáo shū mù tóu shù.
斐然成歌章,聊書墓頭樹。
wǒ diào bǐ gàn xīn, bù diào bǐ gàn mù.
我吊比干心,不吊比干墓。
shì jiān xián yǔ yú, tóng jǐn chéng huáng tǔ.
世間賢與愚,同盡成黃土。
sī rén yì rén ěr, qiān qiān wàn wàn gǔ.
斯人亦人爾,千千萬萬古。
“世間賢與愚”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