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為洗埃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重為洗埃塵”全詩
樓臺百年舊,花竹一番新。
登覽春深日,凝思病后身。
何時對樽酒,重為洗埃塵。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侯宣城題疊嶂樓》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侯宣城題疊嶂樓》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小邑來時路,宣城最近鄰。
樓臺百年舊,花竹一番新。
登覽春深日,凝思病后身。
何時對樽酒,重為洗埃塵。
詩意:
這首詩詞以宣城的疊嶂樓為題材,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和對逝去時光的感慨。詩人贊美了宣城的美麗景色,并表達了對重聚家鄉的憧憬和對憂病日子的思念之情。最后,他表達了對與友人共同暢飲的渴望,希望能夠洗去塵埃,重拾歡樂與快樂的時光。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宣城疊嶂樓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家鄉的眷戀之情。首兩句以小路的形式描述了小邑與宣城的距離,表達了作者與家鄉的親近感。接下來,樓臺的百年歷史與花竹的新鮮景象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時光的流轉和變遷。春深之日,登臨樓臺,詩人凝思病后的身體,思念家鄉的情感更加濃烈。末句表達了作者對與友人共飲的期盼,希望能夠摒棄塵世的煩惱,重拾快樂與歡樂的時光。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通過對家鄉與友情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故鄉的眷戀之情以及對歡樂時光的向往。同時,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使詩詞更加鮮活生動。詩人的感情流露和對友情的渴望都與讀者產生共鳴,使人們對家鄉、友情和歡樂的向往產生共鳴。
“重為洗埃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hóu xuān chéng tí dié zhàng lóu
次韻侯宣城題疊嶂樓
xiǎo yì lái shí lù, xuān chéng zuì jìn lín.
小邑來時路,宣城最近鄰。
lóu tái bǎi nián jiù, huā zhú yī fān xīn.
樓臺百年舊,花竹一番新。
dēng lǎn chūn shēn rì, níng sī bìng hòu shēn.
登覽春深日,凝思病后身。
hé shí duì zūn jiǔ, zhòng wèi xǐ āi chén.
何時對樽酒,重為洗埃塵。
“重為洗埃塵”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