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約性自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隱約性自明”全詩
濁水污人思,野寺為我清。
昔游有遺跡,枯墨存高甍。
故人獨未來,一樽誰與傾。
北風吹微云,莫寒依月生。
前望邗溝路,卻指鐵甕城。
茅檐卜茲地,江水供晨烹。
試問東坡翁,畢老幾此行。
奔馳力不足,隱約性自明。
早為歸耕計,免慚老曾榮。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子瞻次孫覺諫議韻題邵伯閘上斗野亭見寄》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子瞻次孫覺諫議韻題邵伯閘上斗野亭見寄》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扁舟未遽解,坐待兩閘平。
我扁舟還沒有解纜,坐在這里等待兩閘平穩。
濁水污人思,野寺為我清。
污濁的水激發了我的思緒,而野寺給予了我寧靜和清凈。
昔游有遺跡,枯墨存高甍。
從前的游歷留下了痕跡,枯墨記錄在高高的門楣上。
故人獨未來,一樽誰與傾。
故人卻依然沒有到來,一杯酒,我將與誰共享呢?
北風吹微云,莫寒依月生。
北風輕輕吹拂著云朵,不要讓寒冷依附于明亮的月光。
前望邗溝路,卻指鐵甕城。
向前望去是邗溝的路,但我指向的是鐵甕城。
茅檐卜茲地,江水供晨烹。
茅草覆蓋著這片土地,江水被用來烹制早餐。
試問東坡翁,畢老幾此行。
試問東坡翁,畢老有多少次像這樣旅行。
奔馳力不足,隱約性自明。
奔馳的力量不足,而隱約中的性情卻顯而易見。
早為歸耕計,免慚老曾榮。
早就決定回歸田園生活,免得慚愧老去時的輝煌。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蘇轍坐在邵伯閘上的斗野亭中,思索著過去和未來的景象。他感慨過去的游歷留下了痕跡,但故人卻遲遲未到,他獨自一人無法分享一杯酒。詩中還表達了對自然的感受,北風吹拂著云朵,詩人希望不讓寒冷侵襲美好的月光。他望著邗溝的路,卻指向鐵甕城,意味著他的心思超越了現實的景物。詩中還透露了對歸耕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奔波勞累的反思。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過去和未來的思考,以及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隱約性自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i zhān cì sūn jué jiàn yì yùn tí shào bó zhá shàng dòu yě tíng jiàn jì
和子瞻次孫覺諫議韻題邵伯閘上斗野亭見寄
piān zhōu wèi jù jiě, zuò dài liǎng zhá píng.
扁舟未遽解,坐待兩閘平。
zhuó shuǐ wū rén sī, yě sì wèi wǒ qīng.
濁水污人思,野寺為我清。
xī yóu yǒu yí jī, kū mò cún gāo méng.
昔游有遺跡,枯墨存高甍。
gù rén dú wèi lái, yī zūn shuí yǔ qīng.
故人獨未來,一樽誰與傾。
běi fēng chuī wēi yún, mò hán yī yuè shēng.
北風吹微云,莫寒依月生。
qián wàng hán gōu lù, què zhǐ tiě wèng chéng.
前望邗溝路,卻指鐵甕城。
máo yán bo zī dì, jiāng shuǐ gōng chén pēng.
茅檐卜茲地,江水供晨烹。
shì wèn dōng pō wēng, bì lǎo jǐ cǐ xíng.
試問東坡翁,畢老幾此行。
bēn chí lì bù zú, yǐn yuē xìng zì míng.
奔馳力不足,隱約性自明。
zǎo wèi guī gēng jì, miǎn cán lǎo céng róng.
早為歸耕計,免慚老曾榮。
“隱約性自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