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膏沃椒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摩膏沃椒湯”全詩
通廊開十窗,爽氣來四方。
風長日氣遠,六月有余涼。
兒女避不居,留此奉爺娘。
爺娘發如絲,不耐寒暑傷。
單衣蕉葛輕,軟飯菘芥香。
無客恣臥起,有客羅壼觴。
今年得風痹,摩膏沃椒湯。
念終舍此去,故山松柏蒼。
此地亦何為,歲時但烝嘗。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北堂》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北堂》是蘇轍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的居所雖然不華麗,但有南北兩個堂。
通廊開有十扇窗,清新的氣息四方飄蕩。
風長日短,六月仍然涼爽。
兒女們不愿遠離,留在這里侍奉父母。
父母的發絲如絲般細薄,不能忍受寒冷和炎熱的傷害。
衣物單薄,蕉葉和葛布輕盈,飯菜中有菘芥的香氣。
沒有客人時,自在地躺下休息;有客人時,用酒器盛滿美酒。
今年我得了風濕病,用熱膏和辣椒水來治療。
我思念著最終要離開這里,思念著故鄉的松樹和柏樹蒼翠。
這個地方又有何用途呢?只是在歲月中品嘗過往的滋味。
詩意和賞析:
《北堂》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詩人的居所和家庭環境,展示了一種質樸和平淡的生活態度。詩人以平實的語言描繪了自己的住所,雖然不豪華,但其中透露出一種寧靜和溫馨的氛圍。詩中的南北兩個堂分別代表著家庭的溫暖和團結,十扇窗戶帶來了清新的空氣,使房間里彌漫著宜人的氣息。詩人表達了對家庭的眷戀和對父母的敬愛之情,父母發絲如絲般細薄,不堪受寒暑之苦,詩人愿意留在家中照料他們。詩中還描繪了家中的飲食和待客之道,以及自己的病痛和對故鄉的思念。
整首詩以樸素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家庭的深情厚意,展現了對平凡生活的珍視和感激之情。通過描述家庭生活的細節,詩人表達了對家庭溫暖、和睦氛圍的珍愛,以及對父母的孝順和敬意。詩中融入了對自然環境的描繪,如風的長短、六月的涼爽,進一步增強了整首詩的樸素和自然之感。
這首詩詞以簡潔、質樸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家庭、生活和故鄉的情感,喚起讀者對家庭溫暖和平凡生活的共鳴。通過描繪家居環境和家人之間的親情,詩人呈現出一種平靜而真摯的生活態度,引導人們珍惜身邊的親情和溫暖,體味生活中的點滴幸福。
“摩膏沃椒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ěi táng
北堂
wú lú suī bù huá, cū yǒu nán běi táng.
吾廬雖不華,粗有南北堂。
tōng láng kāi shí chuāng, shuǎng qì lái sì fāng.
通廊開十窗,爽氣來四方。
fēng cháng rì qì yuǎn, liù yuè yǒu yú liáng.
風長日氣遠,六月有余涼。
ér nǚ bì bù jū, liú cǐ fèng yé niáng.
兒女避不居,留此奉爺娘。
yé niáng fā rú sī, bù nài hán shǔ shāng.
爺娘發如絲,不耐寒暑傷。
dān yī jiāo gé qīng, ruǎn fàn sōng jiè xiāng.
單衣蕉葛輕,軟飯菘芥香。
wú kè zì wò qǐ, yǒu kè luó kǔn shāng.
無客恣臥起,有客羅壼觴。
jīn nián dé fēng bì, mó gāo wò jiāo tāng.
今年得風痹,摩膏沃椒湯。
niàn zhōng shě cǐ qù, gù shān sōng bǎi cāng.
念終舍此去,故山松柏蒼。
cǐ dì yì hé wéi, suì shí dàn zhēng cháng.
此地亦何為,歲時但烝嘗。
“摩膏沃椒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