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中幽鳥漸嚶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谷中幽鳥漸嚶鳴”全詩
浮橋沒水不勝重,野店壓糟無復清。
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鳥漸嚶鳴。
洞門泉脈龍睛動,觀里丹池鴨舌生。
山下瓶罌沾稚孺,峰頭鼓樂聚簪纓。
縞裙紅袂臨江影,青蓋驊騮踏石聲。
曉去爭先心蕩漾,莫歸夸後醉從橫。
最憐人散西軒靜,曖曖斜陽著樹明。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記歲首鄉俗寄子瞻二首其一踏青》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記歲首鄉俗寄子瞻二首其一踏青》是宋代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上冰消岸草青,
三三五五踏青行。
浮橋沒水不勝重,
野店壓糟無復清。
松下寒花初破萼,
谷中幽鳥漸嚶鳴。
洞門泉脈龍睛動,
觀里丹池鴨舌生。
山下瓶罌沾稚孺,
峰頭鼓樂聚簪纓。
縞裙紅袂臨江影,
青蓋驊騮踏石聲。
曉去爭先心蕩漾,
莫歸夸后醉從橫。
最憐人散西軒靜,
曖曖斜陽著樹明。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宋代歲首時人們的鄉俗踏青景象。冬天的江上冰消了,岸邊的草變得青翠。人們三三五五地結伴踏青,享受春天的美景。然而,浮橋因為江水退去而沒有水,無法承載人們的重量;野店因為游客眾多而變得雜亂不清。不遠處的松樹下,寒花初綻,谷中的鳥兒開始婉轉鳴唱。洞門處的泉水流動,泉眼中的龍瞳閃爍;觀景區的丹池中,荷葉上的鴨嘴苗開始生長。山下的小孩子沾滿了瓶罌,峰頂上的鼓樂聚集著仕宦人士。縞裙紅袖的女子站在江邊的倒影中,青色帳篷下的驊騮馬踏著石頭發出聲響。清晨出發的人們爭先恐后,心情激蕩,不愿輕易回去,而醉酒的人們則隨意橫行。最讓人憐愛的是散去后的西軒寂靜,斜陽映照著樹木,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宋代歲首時的鄉俗風情。作者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們的行為,展現了踏青活動的歡樂氛圍和景色的美麗。詩中的對比手法也相當巧妙,通過對浮橋與野店、松下與谷中、洞門與觀里的對比,凸顯了人們在踏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享受到的樂趣。同時,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如洞門泉脈龍睛動、觀里丹池鴨舌生等,使整首詩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此外,詩中還展現了人們在踏青中的不同心態和行為,如爭先心蕩漾的熱情和夸后醉從橫的放縱。最后,詩的結尾以描述散去后的寧靜景象,通過西軒靜、斜陽明、樹木映照,給人以一種溫馨而寧靜的感受,使整首詩在歡樂與寧靜之間形成了一種對比和平衡。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們踏青活動的描繪,展現了春天的美好和人們的歡樂,同時也透露出對歲首鄉俗的思考和對寧靜的向往。它以細膩的描寫、生動的形象和對比手法,將讀者帶入了宋代歲首的鄉村景象,讓人們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和踏青的愉悅。
“谷中幽鳥漸嚶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uì shǒu xiāng sú jì zǐ zhān èr shǒu qí yī tà qīng
記歲首鄉俗寄子瞻二首其一踏青
jiāng shàng bīng xiāo àn cǎo qīng, sān sān wǔ wǔ tà qīng xíng.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fú qiáo méi shuǐ bù shèng zhòng, yě diàn yā zāo wú fù qīng.
浮橋沒水不勝重,野店壓糟無復清。
sōng xià hán huā chū pò è, gǔ zhōng yōu niǎo jiàn yīng míng.
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鳥漸嚶鳴。
dòng mén quán mài lóng jīng dòng, guān lǐ dān chí yā shé shēng.
洞門泉脈龍睛動,觀里丹池鴨舌生。
shān xià píng yīng zhān zhì rú, fēng tóu gǔ yuè jù zān yīng.
山下瓶罌沾稚孺,峰頭鼓樂聚簪纓。
gǎo qún hóng mèi lín jiāng yǐng, qīng gài huá liú tà shí shēng.
縞裙紅袂臨江影,青蓋驊騮踏石聲。
xiǎo qù zhēng xiān xīn dàng yàng, mò guī kuā hòu zuì cóng héng.
曉去爭先心蕩漾,莫歸夸後醉從橫。
zuì lián rén sàn xī xuān jìng, ài ài xié yáng zhe shù míng.
最憐人散西軒靜,曖曖斜陽著樹明。
“谷中幽鳥漸嚶鳴”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