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能知兩世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少有能知兩世前”全詩
逢人欲說平生舊,少有能知兩世前。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歲莫口號二絕》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歲莫口號二絕》
朝代:宋代
作者:蘇轍
六十年來又七年,
眼昏頭白意茫然。
逢人欲說平生舊,
少有能知兩世前。
中文譯文:
六十年過去又七年,
眼睛昏花,頭發已經白了,意念茫然。
每當遇到人,想要述說我平生的舊事,
但很少有人能夠理解兩個世紀之前的事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二絕(兩首絕句連寫),反映了詩人對光陰流逝和人生的感慨。詩中的"六十年來又七年"表達了時間的流逝,暗示了詩人已經經歷了長時間的歲月。"眼昏頭白意茫然"則描繪了詩人年老后身體的衰弱和精神的迷茫,同時也傳達了他在時間的沖擊下感到困惑和迷失。
接下來的兩句"逢人欲說平生舊,少有能知兩世前"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和無奈。他渴望與人分享自己的一生經歷和感悟,但卻發現很少有人能夠理解他對兩個世紀前的事情的思考和回憶。這種孤獨感和理解的缺失使得詩人感到無助和遺憾。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時間流逝和人生意義的思考。通過描繪自己的身體老化和內心的迷茫,詩人表達了對時間無情推移的感嘆,并且暗示了人們在時光長河中渺小和孤獨的存在。這首詩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引發了讀者對時間和生命的深思。
“少有能知兩世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uì mò kǒu hào èr jué
歲莫口號二絕
liù shí nián lái yòu qī nián, yǎn hūn tóu bái yì máng rán.
六十年來又七年,眼昏頭白意茫然。
féng rén yù shuō píng shēng jiù, shǎo yǒu néng zhī liǎng shì qián.
逢人欲說平生舊,少有能知兩世前。
“少有能知兩世前”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