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光消雪墮長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曉光消雪墮長松”全詩
芒蹻隨僧踐黃葉,曉光消雪墮長松。
石泉試飲先師錫,午飯歸尋下寺鐘。
勝處轉多渾恐忘,出山惟見白云濃。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書廬山劉顗宮苑屋壁三絕》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書廬山劉顗宮苑屋壁三絕》是蘇轍的一首詩詞,描繪了廬山的景色和詩人的游山經歷。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此山巖谷不知重,
赤眼浮圖自一峰。
芒蹻隨僧踐黃葉,
曉光消雪墮長松。
石泉試飲先師錫,
午飯歸尋下寺鐘。
勝處轉多渾恐忘,
出山惟見白云濃。
詩意:
這座山的峽谷壯麗而無法計量,
紅眼睛看到山峰圖景如浮現。
草鞋跟隨僧人踏過黃葉,
晨光把積雪融化,滴落在高聳的松樹上。
山中的泉水,我試著品嘗,仿佛是先師賜予的,
中午回寺廟尋找下山的鐘聲。
這些勝景轉瞬即逝,真怕忘卻,
從山上望去,只見濃密的白云。
賞析:
這首詩詞以廬山為背景,通過描繪山巒、僧人、雪景和泉水等元素,展現了作者的游山心境和對自然景觀的贊美。詩中運用了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以及流暢的句式和押韻,使整首詩具有韻律之美。
詩的開篇,描述了廬山的壯麗景色,峽谷的浩渺無邊,令人無法估量。接著,詩人以紅眼來形容自己,表達了他對山峰景色的強烈感受,仿佛畫面浮現在眼前。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僧人穿越黃葉的情景,展示了他與僧人一同游山的經歷。晨光照耀下,積雪融化,滴落在高聳的松樹上,給人一種寧靜而美好的感覺。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提到了山中的泉水,他試著品嘗泉水,仿佛是他的先師賜予的。中午,他回到寺廟,尋找下山的鐘聲,展現了詩人在山中游歷的場景。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這些勝景的轉瞬即逝的擔憂,怕自己會忘記這些美景。從山上望去,只能看到濃密的白云,表現出山中云霧繚繞的景象。
整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廬山的壯美景色和詩人的游山經歷,表達了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該詩以其清新的意象、流暢的句子和準確的描寫,展現了蘇轍優秀的詩歌才華。
“曉光消雪墮長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lú shān liú yǐ gōng yuàn wū bì sān jué
書廬山劉顗宮苑屋壁三絕
cǐ shān yán gǔ bù zhī zhòng, chì yǎn fú tú zì yī fēng.
此山巖谷不知重,赤眼浮圖自一峰。
máng juē suí sēng jiàn huáng yè, xiǎo guāng xiāo xuě duò cháng sōng.
芒蹻隨僧踐黃葉,曉光消雪墮長松。
shí quán shì yǐn xiān shī xī, wǔ fàn guī xún xià sì zhōng.
石泉試飲先師錫,午飯歸尋下寺鐘。
shèng chù zhuǎn duō hún kǒng wàng, chū shān wéi jiàn bái yún nóng.
勝處轉多渾恐忘,出山惟見白云濃。
“曉光消雪墮長松”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