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意愈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相看意愈長”全詩
誰謂非吾有,時能惠我涼。
雪深聞毀折,風作任披猖。
事過還依舊,相看意愈長。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寓居六詠》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寓居六詠》是蘇轍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鄰家三畝竹,蕭散倚東墻。
誰謂非吾有,時能惠我涼。
雪深聞毀折,風作任披猖。
事過還依舊,相看意愈長。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轍的居所旁邊有一片竹林,他常常靠著東墻,享受竹子帶來的涼爽。詩人表達了自己對竹子的喜愛和對自然的感激之情。盡管竹林經歷了風雪的摧殘,但它依然挺立,給蘇轍帶來了寧靜和欣賞的樂趣。詩人通過描繪竹子的形象,抒發了對安寧生活和恒久美好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清新的語言展示了蘇轍對竹子和自然的熱愛。首句"鄰家三畝竹,蕭散倚東墻"將竹子的規模和位置描繪出來,鄰家的三畝竹子蕭散地生長在蘇轍居所的東墻旁。接著,蘇轍通過反問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別人質疑他是否擁有竹子的疑惑,強調了自己對竹子的獨特感受。
"誰謂非吾有,時能惠我涼"這兩句表達了蘇轍對竹子給予他清涼的感激之情。他認為竹子并非完全屬于他,但竹子的清涼卻時常惠及他。這種感激之情也反映了蘇轍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心。
"雪深聞毀折,風作任披猖"這兩句描繪了竹林經歷冬天的嚴寒和狂風的吹襲。雖然竹子受到了破壞,但它們仍然能夠頑強地生存下來,展示了竹子的堅韌和頑強的生命力。
"事過還依舊,相看意愈長"這兩句表達了蘇轍對竹子的沉思。盡管時間過去了,竹子的狀態依然如故,但蘇轍對竹子的觀察和思考卻變得更加深刻。這也暗示了詩人對生活的思考和對事物變化的覺察。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竹子的描寫,抒發了蘇轍對自然之美和恒久不變的向往之情,表達了對安靜寧和、堅韌不拔的生命力的贊美。它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蘇轍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思考,給人一種寧靜、深思和欣賞的感受。
“相看意愈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jū liù yǒng
寓居六詠
lín jiā sān mǔ zhú, xiāo sàn yǐ dōng qiáng.
鄰家三畝竹,蕭散倚東墻。
shuí wèi fēi wú yǒu, shí néng huì wǒ liáng.
誰謂非吾有,時能惠我涼。
xuě shēn wén huǐ zhé, fēng zuò rèn pī chāng.
雪深聞毀折,風作任披猖。
shì guò hái yī jiù, xiāng kàn yì yù zhǎng.
事過還依舊,相看意愈長。
“相看意愈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