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舊所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素食舊所愧”全詩
叢長憐夏苦,花晚怯秋寒。
素食舊所愧,長齋今未闌。
殷勤拾落蕊,眼暗讀書難。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寓居六詠》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寓居六詠》是蘇轍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手植天隨菊,晨添苜蓿盤。
叢長憐夏苦,花晚怯秋寒。
素食舊所愧,長齋今未闌。
殷勤拾落蕊,眼暗讀書難。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某個地方的生活情景。他手植菊花,讓它們隨著天空的變化而生長,早晨又加了些苜蓿,構成了一幅靜謐而美麗的景象。叢菊漸漸長大,為夏天的艱辛而感到同情,而花兒在晚上則畏懼秋寒。作者自謙自己只吃素食,感到對過去的行為感到愧疚,而現在也未停止長時間的齋戒。他殷勤地拾起落下的花瓣,雖然眼力已衰退,但讀書的意愿卻仍然堅定。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居住環境和內心感受。詩人以手植的菊花為主題,通過描述菊花的生長和變化,展示了他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感悟。作者將菊花與天空相聯系,形成一種天人合一的意象,表達了他與自然相融合的心境。
詩中的叢菊、夏苦、秋寒等形象描繪了四季的變化,也折射出作者對時間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作者自稱只吃素食,表示對物質享受的節制,同時也暗示了他對自我修養和精神追求的重視。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對知識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雖然眼力已衰退,但他仍然堅持拾起落下的花瓣,象征著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細節的關注。同時,他提到讀書困難,暗示了年老之后學習的艱辛,但也表達了他不放棄求知的決心。
整首詩以簡練的文字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內心的寧靜追求,體現了宋代文人的隱逸情懷和精神境界。
“素食舊所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jū liù yǒng
寓居六詠
shǒu zhí tiān suí jú, chén tiān mù xu pán.
手植天隨菊,晨添苜蓿盤。
cóng zhǎng lián xià kǔ, huā wǎn qiè qiū hán.
叢長憐夏苦,花晚怯秋寒。
sù shí jiù suǒ kuì, cháng zhāi jīn wèi lán.
素食舊所愧,長齋今未闌。
yīn qín shí luò ruǐ, yǎn àn dú shū nán.
殷勤拾落蕊,眼暗讀書難。
“素食舊所愧”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