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征雁海山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行征雁海山頭”全詩
欲指吳松何處是,一行征雁海山頭。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題工部文侍郎周翰郭熙平遠二首二》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工部文侍郎周翰郭熙平遠二首二》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洞庭湖的樹木在秋天脫落,波浪千萬,這景象讓南方的人也感到愁緒油然而生。我想指給吳儂軟磨硬泡的人看,這些征行的雁兒飛過海山的頂峰。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秋天洞庭湖上的景色,以及作者內心的愁思。洞庭湖的樹木在秋天凋零,波浪翻滾,給南方的人帶來了傷感和憂愁。作者想將這一景象告訴對于吳地美景忽視不顧的人們,他提到了征行的雁兒飛過海山的頂峰,暗示著遠方的壯麗景色,呼應了詩中的愁思情緒。
賞析:
這首詩以洞庭湖秋景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作者以凋零的樹木和波浪翻滾來形容洞庭湖的秋景,展現了一幅蕭瑟的畫面。同時,他提到南方的人也會因此感到愁緒,表達了一種共鳴和情感的共享。接著,作者希望將這一景象告訴對吳地美景漠不關心的人,提到了征行的雁兒飛越海山的頂峰,以此勾勒出遠方壯麗景色的美好,給讀者帶來一種遙遠的向往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秋天景色的感受,同時也蘊含了一種對于遠方美景的想象。通過景物描寫和情感表達的結合,詩人營造了一種凄美的意境,使讀者在欣賞秋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愁思和遙遠的向往。
“一行征雁海山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gōng bù wén shì láng zhōu hàn guō xī píng yuǎn èr shǒu èr
題工部文侍郎周翰郭熙平遠二首二
dòng tíng mù luò wàn bō qiū, shuō yǔ nán rén yì zì chóu.
洞庭木落萬波秋,說與南人亦自愁。
yù zhǐ wú sōng hé chǔ shì, yī xíng zhēng yàn hǎi shān tóu.
欲指吳松何處是,一行征雁海山頭。
“一行征雁海山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