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霜著鬢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新霜著鬢毛”全詩
貧交借羸馬,慈母授征袍。
野靜狐貍出,天寒雁鵠高。
艱難憶親舊,清淚漬平皋。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濟州道中寄葉勛秀才》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濟州道中寄葉勛秀才》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清晨我進入西郊的路途,
新霜覆蓋了我的白發。
貧窮的友人借給我瘦弱的馬,
慈母贈予我征戰的衣袍。
野外靜謐,狐貍出沒,
天寒中,雁和鶴高飛。
艱難困苦中,我懷念著親人與舊友,
清澈的淚水濕潤著平皋的土地。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行旅途中的景象和內心感受。在清晨,作者踏上了通往濟州道的路,新霜使他的白發變得蒼老。雖然他貧窮,但他的友人借給他一匹瘦弱的馬,慈母給他贈予了征戰的衣袍,這體現了友情和母愛的溫暖。在野外,寧靜的環境中,狐貍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寒冷的天空中,雁和鶴高飛。在困苦的環境中,作者回憶起親人和舊友,心中充滿了思鄉之情,眼淚濕潤了所處的土地。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作者行旅途中的情景和內心感受。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清晨的新霜、野外的狐貍、天寒中的雁和鶴,以及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表達,如友情和母愛,詩詞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人情的細膩感受。同時,詩中穿插著作者對困苦環境下的懷念和感傷,表現了他對親人和舊友的思念之情,使整首詩增添了一種深情厚意的氛圍。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情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在行旅途中的心境和對親情友情的思念之情。詩中融入了個人情感與自然景色的交融,展現了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對生活的感悟。整首詩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真摯情感,給人一種淡泊、恬靜的美感,同時也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親情和友情的珍視和思念之情。
“新霜著鬢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zhōu dào zhōng jì yè xūn xiù cái
濟州道中寄葉勛秀才
xiǎo lù rù xī jiāo, xīn shuāng zhe bìn máo.
曉路入西郊,新霜著鬢毛。
pín jiāo jiè léi mǎ, cí mǔ shòu zhēng páo.
貧交借羸馬,慈母授征袍。
yě jìng hú lí chū, tiān hán yàn gǔ gāo.
野靜狐貍出,天寒雁鵠高。
jiān nán yì qīn jiù, qīng lèi zì píng gāo.
艱難憶親舊,清淚漬平皋。
“新霜著鬢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