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宿何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孤舟宿何許”全詩
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
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吳松道中二首》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吳松道中二首》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曉路雨蕭蕭,江鄉葉正飄。
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清晨的路上,雨聲蕭蕭,江鄉的葉子正在飄落。
寒冷的天空中,雁兒的叫聲急促,年末的旅程漫長遙遠。
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
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
鳥兒避開行軍的帆船,魚兒驚起,劃槳的聲音跳動。
孤獨的船只在何處停留過夜?霜月下系在楓橋上。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描繪了一個秋天的早晨,表達了孤獨旅行者的心情和對遠方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描繪雨聲、葉落、雁叫等自然景物,營造出一種凄涼、蕭瑟的氛圍。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通過描寫鳥兒避開帆船、魚兒驚起的情景,凸顯了旅途中的孤獨和艱辛。最后,詩人以孤舟宿于何處、霜月下系在楓橋上的形象,增加了詩詞的寓意和意境,表達了對遠方的思念和對歸途的期盼。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傳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客途的思考。這種情感的表達和對自然景物的生動描繪,展示了晁補之獨特的詩歌才華。這首詩詞所呈現的景象和情感也與宋代文人追求自然、抒發感情的審美追求相契合。
“孤舟宿何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ú sōng dào zhōng èr shǒu
吳松道中二首
xiǎo lù yǔ xiāo xiāo, jiāng xiāng yè zhèng piāo.
曉路雨蕭蕭,江鄉葉正飄。
tiān hán yàn shēng jí, suì wǎn kè chéng yáo.
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niǎo bì zhēng fān què, yú jīng dàng jiǎng tiào.
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
gū zhōu sù hé xǔ, shuāng yuè xì fēng qiáo.
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
“孤舟宿何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