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逢鄭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周王逢鄭忿”全詩
梯沖已鶴列,冀馬忽云屯。
武安檐瓦振,昆陽猛獸奔。
流星夕照鏡,烽火夜燒原。
古獄饒冤氣,空亭多枉魂。
天道或可問,微兮不忍言。
分類:
作者簡介(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作的內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詠懷》庾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懷》是南北朝時期庾信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周王逢鄭忿,楚后值秦冤。
梯沖已鶴列,冀馬忽云屯。
武安檐瓦振,昆陽猛獸奔。
流星夕照鏡,烽火夜燒原。
古獄饒冤氣,空亭多枉魂。
天道或可問,微兮不忍言。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動蕩時代的哀怨和思考。詩中描述了一系列歷史事件和景象,涉及到了不同的朝代和人物。作者以此來反映社會的不公和眾多無辜者的冤屈。他對于天道的問題持有疑慮,但又無法言說。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南北朝時期社會的動蕩和不公現象。通過列舉歷史事件,作者展示了權力斗爭和戰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冤屈。從周王逢鄭忿、楚后值秦冤,到梯沖已鶴列、冀馬忽云屯,詩中充滿了動蕩和不穩定的氣息。武安檐瓦振、昆陽猛獸奔,形象地表現了戰亂的殘酷和人們的逃亡。流星夕照鏡、烽火夜燒原,描繪了戰火蔓延和破壞的景象。
詩詞的后半部分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和無奈。古獄饒冤氣,空亭多枉魂,表達了作者對于冤情的深刻關注和對冤屈者的同情。作者認為天道也許是可以詢問的,但他卻無法言說出來,表明他對于社會現實的無奈和對人性的思考。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生動的描寫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對于社會動蕩和不公的憂慮和痛苦。它是一首抒發情感和反思人生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人文關懷。
“周王逢鄭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huái
詠懷
zhōu wáng féng zhèng fèn,
周王逢鄭忿,
chǔ hòu zhí qín yuān.
楚后值秦冤。
tī chōng yǐ hè liè,
梯沖已鶴列,
jì mǎ hū yún tún.
冀馬忽云屯。
wǔ ān yán wǎ zhèn,
武安檐瓦振,
kūn yáng měng shòu bēn.
昆陽猛獸奔。
liú xīng xī zhào jìng,
流星夕照鏡,
fēng huǒ yè shāo yuán.
烽火夜燒原。
gǔ yù ráo yuān qì,
古獄饒冤氣,
kōng tíng duō wǎng hún.
空亭多枉魂。
tiān dào huò kě wèn,
天道或可問,
wēi xī bù rěn yán.
微兮不忍言。
“周王逢鄭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二吻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