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實相后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華實相后先”全詩
獨沖七月暑,行此無盡陂。
百卉共山澤,各自有四時。
華實相后先,盛過當同衰。
亦復觀我生,白發忽及期。
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
愿傳飛仙術,一洗局促悲,被襟閬風觀,濯發扶桑池。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北征》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北征》是宋代詩人陳與義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世故信有力,挽我復北馳。
獨沖七月暑,行此無盡陂。
百卉共山澤,各自有四時。
華實相后先,盛過當同衰。
亦復觀我生,白發忽及期。
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
愿傳飛仙術,一洗局促悲,
被襟閬風觀,濯發扶桑池。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北征的情景和思考。詩人感慨世事的復雜和變幻,但仍然堅定地決定北上征戰。他獨自一人在酷熱的七月踏上了漫長的旅程。路途中,他看到了百花在山野和澤地中各自盛開,它們有著各自的四季。然而,華實的結果卻先后不一,有的盛開超過了應有的時候,有的則衰敗得較早。這讓詩人在觀察這些自然現象的同時,也反思了自己的生命。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白發已經到了不知何時的時期。夕陽已不再征戰,他思念著遠方的親人,不知道他們現在身在何處。詩人希望能夠傳承飛仙之術,洗滌自己局促的悲傷,像被風吹動的衣襟一樣觀察世間的一切,洗發于扶桑池。
賞析:
《北征》是一首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詩人的內心感受來表達詩人對世事的思考和對生命的體悟的詩詞。詩人通過描繪七月的酷熱、百花各自的開放和衰敗,以及自己白發的忽然到來,表達了生命的無常和歲月的流逝。詩人的北征象征著他面對世俗與命運的挑戰,表現出他不畏艱險、堅定追求的精神。詩人希望能夠傳承飛仙之術,洗滌自己的憂傷,以一種超然的姿態觀察世間的萬象,表達了對自由和超越的向往。
整首詩詞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景物描寫和感情表達,展現了陳與義獨特的審美視角和情感體驗。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思考,詩詞呈現出一種深邃的詩意,使人對生命的短暫和世事的無常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華實相后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ěi zhēng
北征
shì gù xìn yǒu lì, wǎn wǒ fù běi chí.
世故信有力,挽我復北馳。
dú chōng qī yuè shǔ, xíng cǐ wú jìn bēi.
獨沖七月暑,行此無盡陂。
bǎi huì gòng shān zé, gè zì yǒu sì shí.
百卉共山澤,各自有四時。
huá shí xiàng hòu xiān, shèng guò dāng tóng shuāi.
華實相后先,盛過當同衰。
yì fù guān wǒ shēng, bái fà hū jí qī.
亦復觀我生,白發忽及期。
xī yún yǐ bù zhēng, kè zi jīn hé zhī.
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
yuàn chuán fēi xiān shù, yī xǐ jú cù bēi,
愿傳飛仙術,一洗局促悲,
bèi jīn láng fēng guān, zhuó fā fú sāng chí.
被襟閬風觀,濯發扶桑池。
“華實相后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上聲十六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