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幽已得濟勝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尋幽已得濟勝具”全詩
自言吾祖嫌杖晚,贈子九節斑爛文。
尋幽已得濟勝具,傍險更策扶危勛。
同行安用木上座,一日不可無此君。
分類:
作者簡介(曾幾)
曾幾(1085--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余,發于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后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錢生遺筇竹斑杖戲作》曾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錢生遺筇竹斑杖戲作》
朝代:宋代
作者:曾幾
筇山美竹天下聞,
有客錢氏之礽云。
自言吾祖嫌杖晚,
贈子九節斑爛文。
尋幽已得濟勝具,
傍險更策扶危勛。
同行安用木上座,
一日不可無此君。
中文譯文:
筇山上生長著美麗的竹子,名揚天下。
有一位客人,姓錢,他對美麗的竹子表示贊賞。
他自言自語說,他的祖先曾經嫌棄拐杖晚來,現在特意送給子孫一根上面有九個節狀斑紋的精美拐杖。
他在尋找幽靜之地時,已經得到了這根拐杖的幫助,而且在險峻之地,更能發揮它扶助危難的功效。
同行的人們都安排在木制座位上,而錢生的拐杖則是不可或缺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講述了一位姓錢的客人對美麗竹子和拐杖的贊賞和故事。詩人曾幾以寫實的方式描繪了筇山上美麗的竹子,將其贊譽揚于天下。而客人錢氏對這些竹子也表示了贊許之情。他自言自語說他的祖先嫌棄拐杖來得太晚,所以他特意為子孫準備了一根裝飾精美、有九個節狀斑紋的拐杖作為禮物。這根拐杖在他尋找幽靜之地時,給予了他幫助;在險峻之地,更能發揮扶危助困的作用。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竹子和拐杖的美好贊美,同時也流露出對祖先的懷念和對子孫的關懷。詩中的拐杖象征著支持和助力,體現了作者對家族傳統和責任的思考。同時,詩人通過描述拐杖的作用,傳達了一種友愛和互助的精神,呼喚人們在旅途中相互扶持,共同前行。
這首詩詞以樸實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作者曾幾的獨特才華。它通過對竹子和拐杖的描繪,折射出作者對自然和人情的感悟,同時也表達了對傳統價值和人倫關系的思考。整體上,這首詩詞給人以深思和啟迪,讓人感受到作者對生活和人際關系的深刻洞察。
“尋幽已得濟勝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án shēng yí qióng zhú bān zhàng xì zuò
錢生遺筇竹斑杖戲作
qióng shān měi zhú tiān xià wén, yǒu kè qián shì zhī réng yún.
筇山美竹天下聞,有客錢氏之礽云。
zì yán wú zǔ xián zhàng wǎn, zèng zi jiǔ jié bān làn wén.
自言吾祖嫌杖晚,贈子九節斑爛文。
xún yōu yǐ dé jì shèng jù, bàng xiǎn gèng cè fú wēi xūn.
尋幽已得濟勝具,傍險更策扶危勛。
tóng háng ān yòng mù shàng zuò, yī rì bù kě wú cǐ jūn.
同行安用木上座,一日不可無此君。
“尋幽已得濟勝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