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豕斯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謂豕斯突”全詩
謂雞斯飛,誰得而羈。
謂豕斯突,何取於縛。
是皆以食而得之,吾方饑而噫。
雞兮豕兮,死以是兮。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於忽操》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於忽操》是一首宋代王令的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於忽乎,不能做什么事,那又做什么呢?
說雞能飛,誰能捉住它?
說豬能突破,為何要把它束縛?
它們都是通過吃東西而生存,而我卻饑餓地呃囁。
雞啊,豬啊,它們死了,就是這樣。
詩意:
《於忽操》通過描述雞和豬的生存狀態,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困境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雞和豬象征著普通人,而詩人自己則象征著在困境中掙扎的個體。詩人在饑餓之中感嘆,雞和豬通過吃東西來維持生存,而他自己處于困頓之中,無法解決自身的困境。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雞和豬的生存狀態,并通過對比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困惑和無奈。詩人通過雞和豬的形象,抒發了自己在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和挫折。詩中的反問句形式,使詩詞更具有表達力和感染力。
通過描繪雞和豬的命運,詩人在無奈中抒發了對生活的思考。整首詩切中了人們在困境中感到的無助和困頓,以及對命運的無奈。詩人以深沉的感慨表達了自己的苦悶和無奈,使讀者在閱讀時能夠感同身受,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於忽操》是一首簡短而深刻的詩詞,通過對雞和豬的描寫,詩人抒發了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和困惑。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表達,引發讀者對生活中困境和命運的思考,并表達了對生活意義的追問。
“謂豕斯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hū cāo
於忽操
yú hū hū, bù kě yǐ wéi, qí yòu xī wèi.
於忽乎,不可以為,其又奚為。
wèi jī sī fēi, shuí dé ér jī.
謂雞斯飛,誰得而羈。
wèi shǐ sī tū, hé qǔ yú fù.
謂豕斯突,何取於縛。
shì jiē yǐ shí ér dé zhī, wú fāng jī ér yī.
是皆以食而得之,吾方饑而噫。
jī xī shǐ xī, sǐ yǐ shì xī.
雞兮豕兮,死以是兮。
“謂豕斯突”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