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紅塵逐馬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明日紅塵逐馬蹄”全詩
斜陽更上漁舟坐,明日紅塵逐馬蹄。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留別揚府池亭》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留別揚府池亭》是宋代詩人王禹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竹圍亭臺,柳拂池塘,
我徘徊在郡齋的西邊。
斜陽還照著漁船上,
明天我將離開這紛紛擾擾的塵世。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在揚州府的一座池亭中的離別情景。詩人站在亭臺之中,四周被竹子環繞,池塘邊的柳樹輕拂著水面。他在郡齋的西邊徘徊,思緒紛亂。斜陽的余暉照在漁船上,詩人坐在船上,觀賞著這美景。他意識到明天他將離開這個繁忙喧囂的世界,追隨馬蹄踏上新的旅程。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離別的情感和對紛擾塵世的追求。通過描寫池亭、竹子、柳樹和漁船等景物,詩人營造出一種寧靜而離別的氛圍。斜陽的余暉象征著時光的流逝,而明天的紅塵和馬蹄則象征著新的旅程和未知的未來。詩人在離別之際,表達了對繁忙世界的厭倦和對自由追求的渴望。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思考和對自由追求的渴望。它展示了王禹偁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離別的情感和對自由的向往。
“明日紅塵逐馬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ú bié yáng fǔ chí tíng
留別揚府池亭
zhú rào tíng tái liǔ fú chí, pái huái zhōng liàn jùn zhāi xī.
竹遶亭臺柳拂池,徘徊終戀郡齋西。
xié yáng gèng shàng yú zhōu zuò, míng rì hóng chén zhú mǎ tí.
斜陽更上漁舟坐,明日紅塵逐馬蹄。
“明日紅塵逐馬蹄”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