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尋幽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去尋幽院”全詩
休信不相見,相見本無言。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訪因師而師適詣余兩不相值》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訪因師而師適詣余兩不相值》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去尋找因師,但因師卻來到了詩人的小園。詩人感到自己的行動與因師的到來并不相稱,他們相見時沒有言語交流。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我去尋幽院,
師來訪小園。
休信不相見,
相見本無言。
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一種無言的交流和默契。詩人去尋找因師,但因師卻來到了他的小園,這種巧合讓詩人感到自己的行動似乎沒有意義。他們相見時沒有言語交流,但彼此之間卻有一種默契和理解。
這首詩詞的賞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 偶然與命運:詩中描述了詩人去尋找因師的行動,但因師卻偶然來到了他的小園。這種偶然的相遇暗示了命運的安排和巧合,人們的行動和選擇并不總是能夠決定一切。
2. 默契與心靈交流:盡管詩人和因師沒有言語交流,但他們之間似乎有一種默契和心靈的交流。這種默契表達了一種超越語言的溝通方式,強調了心靈之間的相通和理解。
3. 自省與思考:詩人在描述自己的行動與因師的到來不相稱時,表現出一種自省和思考的態度。他意識到自己的行動可能并不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內心的體驗和感悟。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詩人與因師的偶然相遇和無言交流,表達了命運的安排、心靈的默契以及自省與思考的主題。它引發人們對于人際關系、命運和內心體驗的思考。
“我去尋幽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ǎng yīn shī ér shī shì yì yú liǎng bù xiāng zhí
訪因師而師適詣余兩不相值
wǒ qù xún yōu yuàn, shī lái fǎng xiǎo yuán.
我去尋幽院,師來訪小園。
xiū xìn bù xiāng jiàn, xiāng jiàn běn wú yán.
休信不相見,相見本無言。
“我去尋幽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