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樹識游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隔樹識游人”全詩
船學吳兒刺,吟稀楚老新。
對出憐去鳥,隔樹識游人。
誰念滄江上,風柔采白蘋。
分類: 西湖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與道損仲文子華陪泛西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與道損仲文子華陪泛西湖》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冰消湖已綠,渺渺鴨頭春。
隨著冰雪融化,湖水已經變得碧綠,春天的景色如此美麗,仿佛鴨頭在湖面上漂浮。
船學吳兒刺,吟稀楚老新。
船只學習吳地的刺繡技藝,吟唱的聲音稀稀落落,仿佛楚地的老人在吟唱新的歌曲。
對出憐去鳥,隔樹識游人。
在湖的對岸,憐惜離去的鳥兒,透過樹木隔開,辨認出遠處的游人。
誰念滄江上,風柔采白蘋。
有誰會想起在滄江上,柔和的風輕輕采摘著白色的蘋果。
這首詩詞描繪了泛舟西湖的美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悅和對自然的贊美之情。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吳地和楚地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展現了不同地域的特色。同時,詩人也通過描繪鳥兒和游人的形象,表達了對離別和思念的情感。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以細膩的描寫和抒情的語言,展示了梅堯臣獨特的藝術風格。
“隔樹識游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dào sǔn zhòng wén zi huá péi fàn xī hú
與道損仲文子華陪泛西湖
bīng xiāo hú yǐ lǜ, miǎo miǎo yā tóu chūn.
冰消湖已綠,渺渺鴨頭春。
chuán xué wú ér cì, yín xī chǔ lǎo xīn.
船學吳兒刺,吟稀楚老新。
duì chū lián qù niǎo, gé shù shí yóu rén.
對出憐去鳥,隔樹識游人。
shuí niàn cāng jiāng shàng, fēng róu cǎi bái píng.
誰念滄江上,風柔采白蘋。
“隔樹識游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