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識仲卿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曾識仲卿貧”全詩
常憂伯宗直,曾識仲卿貧。
蒿里歸魂遠,芝山旅殯新。
江邊有孤鶴,嘹唳獨傷神。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范饒州夫人挽詞二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范饒州夫人挽詞二首》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聽飲大夫日,
止言京兆辰。
常憂伯宗直,
曾識仲卿貧。
蒿里歸魂遠,
芝山旅殯新。
江邊有孤鶴,
嘹唳獨傷神。
詩意:
這首詩詞是梅堯臣寫給范饒州夫人的挽詞,共有兩首。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范饒州夫人的思念和悼念之情。詩人聽說范饒州夫人去世的消息,他感到悲痛,停止了他在京兆的行程。他常常擔心范饒州的丈夫伯宗,他也曾經認識范饒州夫人的親戚仲卿,知道他們都過著貧困的生活。范饒州夫人去世后,她的魂靈就遠離塵世,回到了她生前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她的葬禮在芝山進行,這對她來說是一個新的旅程。江邊有一只孤獨的鶴,它發出凄厲的叫聲,仿佛在表達自己內心的傷痛。
賞析:
這首詩詞以悼念范饒州夫人為主題,通過對范饒州夫人的描述,展現了詩人對她的思念和對逝去生命的哀傷之情。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沒有過多修飾和華麗的辭藻,卻能深深觸動讀者。詩中的描寫細膩而凄美,通過對范饒州夫人生前境遇的描繪,展示了她的貧困和坎坷,以及詩人對她的關懷和憂慮之情。最后一句描述了江邊的孤鶴,它的嘹唳聲讓人感受到了詩人內心的傷痛與凄涼。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情感,展現了詩人對逝去生命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悟,給人以深思和共鳴之感。
“曾識仲卿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àn ráo zhōu fū rén wǎn cí èr shǒu
范饒州夫人挽詞二首
tīng yǐn dài fū rì, zhǐ yán jīng zhào chén.
聽飲大夫日,止言京兆辰。
cháng yōu bó zōng zhí, céng shí zhòng qīng pín.
常憂伯宗直,曾識仲卿貧。
hāo lǐ guī hún yuǎn, zhī shān lǚ bìn xīn.
蒿里歸魂遠,芝山旅殯新。
jiāng biān yǒu gū hè, liáo lì dú shāng shén.
江邊有孤鶴,嘹唳獨傷神。
“曾識仲卿貧”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