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堂隱幾時懸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虛堂隱幾時懸看”全詩
虛堂隱幾時懸看,增得滄州趣更深。
分類:
作者簡介(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后,曾漫游江淮間,后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閔上人以鷺鷥二軸為寄因成二韻》林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閔上人以鷺鷥二軸為寄因成二韻》是宋代詩人林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閔上人乘坐船只,漫游在荷葉和蘆葦之間,聽到幾聲鷺鷥的叫聲,卻覺得還不夠,仿佛還欠缺了一些秋天的陰郁氛圍。他在虛堂中隱居,不知道何時才能再次欣賞到這樣的景色,但這種期待卻使他對滄州的風土人情更加向往。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閔上人在荷葉和蘆葦之間漫游的情景。他聽到了鷺鷥的叫聲,但覺得還不夠,渴望更多秋天的陰郁氛圍。他在虛堂中隱居,期待再次欣賞到這樣的景色,同時也增加了對滄州的向往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閔上人的內心感受,展現了對自然美和人文情懷的追求。詩中的荷葉和蘆葦代表了自然的寧靜和美麗,而鷺鷥的叫聲則增添了一絲秋天的凄涼氣息。閔上人在虛堂中隱居,表達了對寧靜和避世的向往。他渴望再次欣賞到這樣的景色,體現了對自然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期待。同時,詩中的滄州象征著一種遠方的向往和未知的吸引力,使整首詩增添了一種神秘感和詩意。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林逋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自然與人文的獨特感悟。
“虛堂隱幾時懸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ǐn shàng rén yǐ lù sī èr zhóu wèi jì yīn chéng èr yùn
閔上人以鷺鷥二軸為寄因成二韻
xián yáng fěn sī hé wěi wài, shù shēng wéi qiàn jiào qiū yīn.
閒飏粉絲荷葦外,數聲惟欠叫秋陰。
xū táng yǐn jǐ shí xuán kàn, zēng dé cāng zhōu qù gēng shēn.
虛堂隱幾時懸看,增得滄州趣更深。
“虛堂隱幾時懸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