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欲釜生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真欲釜生魚”全詩
真欲釜生魚。
天公也相料理,新得掌中珠。
看驥子,弄*雛。
最憐渠。
青衫竹馬后日,迎門好個高閭。
分類: 訴衷情
作者簡介(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訴衷情 仲經舉兒,小字高閭,所居名高齋》元好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訴衷情 仲經舉兒,小字高閭,所居名高齋》是元代作家元好問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的家庭生活和對兒子的深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仲經舉兒,小字高閭,
所居名高齋。
行齋活計五車書,
真欲釜生魚。
天公也相料理,
新得掌中珠。
看驥子,弄*雛,
最憐渠。
青衫竹馬后日,
迎門好個高閭。
這首詩詞的詩意是表達了作者對兒子的深情和對家庭生活的熱愛。作者以仲經舉兒為主題,描述了兒子的小名叫高閭,家中的居所名為高齋。作者在家中過著簡樸的生活,專心致志地讀書寫字,以求學問的進步。他渴望能夠有所成就,就像煮魚一樣,希望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者認為天公(上天)也在默默地照料著他,給予他珍貴的寶物。他欣賞兒子的才華,像看著一匹駿馬,玩弄著小鳥一樣。作者最憐愛的是兒子,對他充滿了深深的父愛。
詩詞的最后兩句描述了兒子長大后的情景,穿著青衫,成為作者的摯友和伴侶。迎門時,高閭是一個令人喜愛的人物。
這首詩詞通過對家庭生活和對兒子的情感表達,展現了作者對家庭的熱愛和對兒子的期望,同時也傳遞了家庭溫暖和親情的主題。
“真欲釜生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zhōng qíng zhòng jīng jǔ ér, xiǎo zì gāo lǘ, suǒ jū míng gāo zhāi
訴衷情 仲經舉兒,小字高閭,所居名高齋
xíng zhāi huó jì wǔ chē shū.
行齋活計五車書。
zhēn yù fǔ shēng yú.
真欲釜生魚。
tiān gōng yě xiāng liào lǐ, xīn dé zhǎng zhōng zhū.
天公也相料理,新得掌中珠。
kàn jì zi, nòng chú.
看驥子,弄*雛。
zuì lián qú.
最憐渠。
qīng shān zhú mǎ hòu rì, yíng mén hǎo gè gāo lǘ.
青衫竹馬后日,迎門好個高閭。
“真欲釜生魚”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