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用苦惆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用苦惆悵”全詩
今而老且病,何用苦惆悵。
誤蒙三圣知,貪得過其量。
恩私未知報,心志已凋喪。
軒裳德不稱,徒自取譏謗。
豈若常夫子,一瓢安陋巷。
身雖草莽間,名在朝廷上。
惟余服德義,久已慕恬曠。
矧亦有吾廬,東西正相望。
不須駕柴車,自可策蔾杖。
坐驚顏鬢日摧頹,及取新春歸去來。
共載一舟浮野水,焦陂四面百花開。
分類: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新春有感寄常夷甫》歐陽修 翻譯、賞析和詩意
《新春有感寄常夷甫》是宋代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一生孤獨,從小就不算強壯。
如今老了又生病,何必苦惱憂傷。
誤以為得到了三位圣人的知遇,貪得無度。
恩情私心未能回報,心志已經消沉。
我雖然身著華麗的衣裳,卻只招來嘲諷。
與常夫子相比,我只是一個住在破巷的人。
雖然我身處草莽之間,我的名字卻在朝廷上流傳。
我只追求德行和正直,早已向往寧靜和廣闊。
而且我有我的廬山,東西相對,互相瞻仰。
不需要駕駛馬車,只需手持拐杖。
坐著驚訝地看著我的顏色和鬢發一天天凋零,
直到迎接新春的歸來。
我們一起乘坐小船在野外的水上漂流,
焦陂四周百花盛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歐陽修對自己生活的思考和感慨。他感嘆自己一生的孤獨和身體的衰老,對此感到苦惱。他認為自己誤以為得到了圣人的知遇,貪得無度,沒有回報別人的恩情,心志也逐漸消沉。他覺得自己雖然身著華麗的衣裳,卻只招來嘲諷,與那位常夫子相比,自己只是一個住在破巷的人。盡管如此,他依然追求德行和正直,向往寧靜和廣闊。他有自己的廬山,東西相對,互相瞻仰。他認為不需要駕駛馬車,只需手持拐杖,坐著驚訝地看著自己的顏色和鬢發一天天凋零,直到迎接新春的歸來。最后,他描述了與朋友一起乘坐小船在野外的水上漂流,四周百花盛開的美景。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身境遇的反思,表達了歐陽修對生活的思考和對人生價值的追求。他在孤獨和衰老中感到苦惱,但仍然堅持追求德行和正直。他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對寧靜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詩詞以自我反思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為主題,展現了歐陽修深邃的思想和對人生的思考。
“何用苦惆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n chūn yǒu gǎn jì cháng yí fǔ
新春有感寄常夷甫
yú shēng běn jī gū, zì shǎo yǐ fēi zhuàng.
余生本羇孤,自少已非壯。
jīn ér lǎo qiě bìng, hé yòng kǔ chóu chàng.
今而老且病,何用苦惆悵。
wù méng sān shèng zhī, tān de guò qí liàng.
誤蒙三圣知,貪得過其量。
ēn sī wèi zhī bào, xīn zhì yǐ diāo sàng.
恩私未知報,心志已凋喪。
xuān shang dé bù chēng, tú zì qǔ jī bàng.
軒裳德不稱,徒自取譏謗。
qǐ ruò cháng fū zǐ, yī piáo ān lòu xiàng.
豈若常夫子,一瓢安陋巷。
shēn suī cǎo mǎng jiān, míng zài cháo tíng shàng.
身雖草莽間,名在朝廷上。
wéi yú fú dé yì, jiǔ yǐ mù tián kuàng.
惟余服德義,久已慕恬曠。
shěn yì yǒu wú lú, dōng xī zhèng xiāng wàng.
矧亦有吾廬,東西正相望。
bù xū jià chái chē, zì kě cè lí zhàng.
不須駕柴車,自可策蔾杖。
zuò jīng yán bìn rì cuī tuí, jí qǔ xīn chūn guī qù lái.
坐驚顏鬢日摧頹,及取新春歸去來。
gòng zài yī zhōu fú yě shuǐ, jiāo bēi sì miàn bǎi huā kāi.
共載一舟浮野水,焦陂四面百花開。
“何用苦惆悵”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