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將疏遠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將疏遠同”全詩
自得芳菲早,豈將疏遠同。
冰開半塘綠,雨借數枝紅。
會待韶光遍,還應到野叢。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先春亭》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先春亭》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園林近鈴閣,旦夕被仁風。
自得芳菲早,豈將疏遠同。
冰開半塘綠,雨借數枝紅。
會待韶光遍,還應到野叢。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園林景觀,以及作者對春天的喜悅之情。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春天的期待,同時也表達了對友誼和親近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象。首句“園林近鈴閣,旦夕被仁風”描繪了園林靠近鈴閣,每天都受到溫和的春風的吹拂。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對春天的喜悅之情:“自得芳菲早,豈將疏遠同。”他感到自己早早地享受到了春天的芬芳,不會與春天疏遠。接下來的兩句“冰開半塘綠,雨借數枝紅”描繪了冰雪融化后,水塘變得碧綠,雨水借花的顏色變得鮮紅。最后兩句“會待韶光遍,還應到野叢”表達了作者對春光的期待,希望能夠到野外去欣賞春天的美景。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對友誼的向往。通過描繪自然景觀,詩人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這首詩詞展示了宋代文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情世故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豈將疏遠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 chūn tíng
先春亭
yuán lín jìn líng gé, dàn xī bèi rén fēng.
園林近鈴閣,旦夕被仁風。
zì dé fāng fēi zǎo, qǐ jiāng shū yuǎn tóng.
自得芳菲早,豈將疏遠同。
bīng kāi bàn táng lǜ, yǔ jiè shù zhī hóng.
冰開半塘綠,雨借數枝紅。
huì dài sháo guāng biàn, hái yīng dào yě cóng.
會待韶光遍,還應到野叢。
“豈將疏遠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