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知負米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惟知負米樂”全詩
出處兩得意,是非皆自知。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送伯淳監汝州酒》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伯淳監汝州酒》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對朋友伯淳離去的送別之情,同時也蘊含了一些深刻的思考和哲理。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惟知負米樂,不覺抱關卑。
出處兩得意,是非皆自知。
這首詩詞的詩意可以從多個角度來理解。首先,詩人表達了對伯淳的贊賞和祝福之情。詩中的“負米樂”意味著伯淳在擔任監察官期間,能夠以廉潔自守的態度履行職責,不受外界的干擾和誘惑,保持了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行為。詩人對此表示欣慰和喜悅。
其次,詩人也表達了對自身處境的思考。詩中的“抱關卑”意味著詩人自認為身居低位,地位卑微。這種自我評價可能是對官場的現實感受,也可能是對自身能力和成就的謙虛態度。詩人通過對自身的反思,展現了一種深沉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思索。
最后,詩人通過“出處兩得意,是非皆自知”這句話,表達了對人生境遇的洞察和對人際關系的理解。詩人認識到,人生的起伏和得失都是自己所決定的,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應該心知肚明。同時,詩人也意識到,對于是非曲直的判斷,只有自己最清楚,不應受他人的干擾和誤導。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送伯淳監汝州酒》通過對朋友離去的送別之情的表達,展現了詩人對伯淳的贊賞和祝福,同時也蘊含了對自身處境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洞察。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思想,傳達了一種深情和哲理,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惟知負米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bó chún jiān rǔ zhōu jiǔ
送伯淳監汝州酒
wéi zhī fù mǐ lè, bù jué bào guān bēi.
惟知負米樂,不覺抱關卑。
chū chù liǎng de yì, shì fēi jiē zì zhī.
出處兩得意,是非皆自知。
“惟知負米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三覺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