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興輒獨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乘興輒獨往”全詩
不及老萊子,多於榮啟期。
緼袍寬稱體,脫粟飽隨宜。
乘興輒獨往,攜筇任所之。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樂》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樂》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司馬光。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快樂和對世俗的超脫。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吾心自有樂,世俗豈能知。
我的心中自有快樂,世俗之人怎能理解。
不及老萊子,多於榮啟期。
不如老萊子那樣深得道,但勝過榮啟期。
緼袍寬稱體,脫粟飽隨宜。
寬松的衣袍適合身體,不必拘泥于精細的飲食。
乘興輒獨往,攜筇任所之。
心情愉快時,常常獨自出行,帶著拐杖隨心所欲。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內心快樂的追求和對世俗的超脫態度。作者認為真正的快樂源于內心,而不是外在的物質享受。他不愿受制于世俗的評判和期望,而是追求內心的自由和滿足。他以老萊子為標桿,認為自己雖然不如老萊子那樣精通道義,但勝過那些只追求功名利祿的人。他選擇寬松的衣袍和簡單的飲食,體現了他對物質享受的淡漠態度。他喜歡獨自出行,帶著拐杖,隨心所欲地去任何地方,展現了他對自由的追求和對世俗束縛的抗拒。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內心快樂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對世俗的超脫態度。它鼓勵人們在追求快樂時,不受世俗的束縛,保持內心的自由和滿足。同時,它也提醒人們要珍惜內心的寧靜和自在,不要被功名利祿所迷惑,而是追求真正的幸福和內心的滿足。
“乘興輒獨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è
樂
wú xīn zì yǒu lè, shì sú qǐ néng zhī.
吾心自有樂,世俗豈能知。
bù jí lǎo lái zǐ, duō yú róng qǐ qī.
不及老萊子,多於榮啟期。
yùn páo kuān chēng tǐ, tuō sù bǎo suí yí.
緼袍寬稱體,脫粟飽隨宜。
chéng xìng zhé dú wǎng, xié qióng rèn suǒ zhī.
乘興輒獨往,攜筇任所之。
“乘興輒獨往”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