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聽生秋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坐聽生秋思”全詩
葉上正多露,山中別有天。
心間寧感物,道臺況忘年。
坐聽生秋思,何須膝上弦。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和景仁聞蟬》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景仁聞蟬》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林滿巖綠,誰信已鳴蟬。
翠綠的春林中,巖石上長滿了青苔,誰會相信蟬蟲已經開始鳴叫了呢?
葉上正多露,山中別有天。
樹葉上還掛著晶瑩的露珠,山中的景色仿佛是另外一個世界。
心間寧感物,道臺況忘年。
心靈深處感受到了萬物的美好,官職高高在上的道臺卻忘卻了年歲的流逝。
坐聽生秋思,何須膝上弦。
坐下來聆聽著生命中的秋天思緒,何必再彈奏琴弦。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春林、巖石、葉子和山中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觀察和感受。作者以蟬鳴、露珠等細節描繪出春天的美好,同時通過對心靈感悟和歲月流逝的思考,表達了對生命和人生意義的思索。詩中的"道臺"指的是官職,通過對比官職與自然景色的對比,強調了內心感悟的重要性。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內心思考和感悟的重視,認為聆聽內心的聲音比彈奏琴弦更為重要。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入的思考,傳達了作者對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同時,詩中的意象和對比也給讀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間,使人們能夠在閱讀中產生共鳴和思考。
“坐聽生秋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jǐng rén wén chán
和景仁聞蟬
chūn lín mǎn yán lǜ, shuí xìn yǐ míng chán.
春林滿巖綠,誰信已鳴蟬。
yè shàng zhèng duō lù, shān zhōng bié yǒu tiān.
葉上正多露,山中別有天。
xīn jiān níng gǎn wù, dào tái kuàng wàng nián.
心間寧感物,道臺況忘年。
zuò tīng shēng qiū sī, hé xū xī shàng xián.
坐聽生秋思,何須膝上弦。
“坐聽生秋思”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