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曏來河洛久愆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曏來河洛久愆陽”全詩
林雪飛花欣暫白,麥田濡葉未全典。
城中稍覺桑薪貴,村外時聞社甕香。
入使孜孜憫惸獨,斯民那復畏兇荒。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和公廙喜雪》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公廙喜雪》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曏來河洛久愆陽,
禱祀徒勞罄肅莊。
林雪飛花欣暫白,
麥田濡葉未全典。
城中稍覺桑薪貴,
村外時聞社甕香。
入使孜孜憫惸獨,
斯民那復畏兇荒。
中文譯文:
自古以來,河洛地區久經戰亂,
祭祀祈福徒勞無功。
林中的雪花飛舞,使一切暫時變白,
麥田上的葉子被雪覆蓋,還未完全顯露出來。
城中的人們漸漸感到柴薪的珍貴,
村外時常傳來社甕的香氣。
我作為使者,心懷憂慮,孜孜不倦地關心著人民,
這個國家的人民又何曾害怕過災荒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司馬光對于社會現實的關切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詩中以雪為象征,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動蕩和人民苦難的憂慮之情。詩的開頭提到河洛地區久經戰亂,祭祀祈福徒勞無功,暗示了社會的動蕩和人民的困苦。接著,描繪了雪花飛舞和麥田被雪覆蓋的景象,暗示了人民生活的艱辛和困頓。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城中人們漸漸感到柴薪的珍貴,村外傳來社甕的香氣,表達了人們對于溫飽生活的渴望和對于社會穩定的期盼。最后,作者以自己作為使者的身份,表達了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對于國家未來的擔憂,呼吁人們不要害怕災荒,而是要勇敢面對困難,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于社會現實的憂慮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之情。同時,詩中也蘊含著對于社會穩定和人民幸福的期盼,呼吁人們勇敢面對困難,共同努力創造美好的未來。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給人以深思和啟示。
“曏來河洛久愆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gōng yì xǐ xuě
和公廙喜雪
xiǎng lái hé luò jiǔ qiān yáng, dǎo sì tú láo qìng sù zhuāng.
曏來河洛久愆陽,禱祀徒勞罄肅莊。
lín xuě fēi huā xīn zàn bái, mài tián rú yè wèi quán diǎn.
林雪飛花欣暫白,麥田濡葉未全典。
chéng zhōng shāo jué sāng xīn guì, cūn wài shí wén shè wèng xiāng.
城中稍覺桑薪貴,村外時聞社甕香。
rù shǐ zī zī mǐn qióng dú, sī mín nà fù wèi xiōng huāng.
入使孜孜憫惸獨,斯民那復畏兇荒。
“曏來河洛久愆陽”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