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見不興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見不興哀”全詩
賦成平樂館,歌奉柏梁杯。
麗藻留昭世,英游隔夜臺。
土中埋美玉,誰見不興哀。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至政王侍郎挽歌二首》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至政王侍郎挽歌二首》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習冠獻奇策,居然終賈才。
賦成平樂館,歌奉柏梁杯。
麗藻留昭世,英游隔夜臺。
土中埋美玉,誰見不興哀。
詩意:
這首詩詞是司馬光挽歌的兩首之一,表達了對政治家、文學家賈才的悼念之情。詩中描繪了賈才的才華橫溢和他在政治和文學領域的成就。詩人感嘆賈才的早逝,表達了對他的敬仰和惋惜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賈才的贊美和悼念。首先,詩人提到賈才習得冠冕禮儀,獻上了出色的策略,但最終卻不幸去世。接著,詩人描述了賈才的才華在平樂館中得到了賦詩的表彰,歌頌之詞被奉獻在柏梁杯上。然而,賈才的才華卻無法再次展現在世人面前,只能留在麗藻之中,英才的游魂隔在夜臺之外。最后,詩人以埋葬美玉的比喻,表達了對賈才逝去的惋惜和悲痛之情。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對賈才的敬仰和對英才早逝的惋惜之情。同時,詩人運用了比喻手法,將賈才的才華比作美玉,強調了他的珍貴和不可復得。這首詩詞以其深情和含蓄的表達方式,展示了司馬光的才華和對賈才的敬意。
“誰見不興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ì zhèng wáng shì láng wǎn gē èr shǒu
至政王侍郎挽歌二首
xí guān xiàn qí cè, jū rán zhōng jiǎ cái.
習冠獻奇策,居然終賈才。
fù chéng píng lè guǎn, gē fèng bǎi liáng bēi.
賦成平樂館,歌奉柏梁杯。
lì zǎo liú zhāo shì, yīng yóu gé yè tái.
麗藻留昭世,英游隔夜臺。
tǔ zhōng mái měi yù, shuí jiàn bù xīng āi.
土中埋美玉,誰見不興哀。
“誰見不興哀”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